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在乙酸乙酯粗产品精制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123456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溶剂,广泛用于涂料、染织、制药以及香料等行业。由于乙酸乙酯的毒性低,其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正逐步取代某些高毒性的溶剂。目前较好的工业合成乙酸乙酯的方法是通过催化反应精馏来完成的,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乙酸乙酯从精馏塔塔顶获得,而水从塔底引出,在塔底设置一分相器以分离水和有机物,分相器内有机物和水分成了两相,有机相中包括乙酸乙酯及未反应的乙醇和醋酸,回流至塔内继续反应并分离,通常水相则排放。另一方面,从塔顶获得的粗产物(粗酯)中包含微量的水和尚未反应的乙醇和醋酸,由于微量水的存在会降低产品质量,并影响酯的稳定性,导致其水解,因此必须脱除其中的水。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精馏来脱水,但脱除如此微量的水,采用精馏是很不经济的。本研究针对乙酸乙酯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以塔顶粗酯产品为分离对象,利用渗透汽化技术分离目标物质,采用亲水的PVA复合膜从粗酯中脱水。在目前的分离技术中,膜分离是一项新型技术,其中渗透汽化又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渗透汽化主要被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合于从有机溶液中脱除少量水或从水溶液中脱除挥发性有机物。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渗透汽化具有节省能量、可在常温下操作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四种方法对PVA/PAN复合膜进行改性。乙酸乙酯脱水试验结果表明,Φ(缩醛)=6%的溶液改性的PVA/PAN复合膜脱水速率最大,并且操作稳定性好。对于选定的Φ(缩醛)=6%的溶液改性的PVA/PAN复合膜,乙酸乙酯脱水实验探讨了原料浓度、操作时间及操作温度对膜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原料液浓度的增大,水的渗透通量略有减小,而分离因子有所增大;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减小:随操作时间的延长,渗透通量略有减小,而分离因子增大。在50℃下,原料初始浓度含水14.87%,实验得到了水在原料侧的残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水含量%=7.9×10-5τ2-0.0737τ+14.9868该结果可以用于预测脱除一定量的水,完成指定生产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对于水/乙酸乙酯/乙醇/醋酸四元混合物体系,实验也考察了膜的分离性能。基本的影响规律与水/乙酸乙酯体系接近;其主要差别为四元体系中分离因子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为膜对乙醇或醋酸的选择性渗透能力比对酯的更好。尽管如此,在四元体系中膜对水的分离因子仍然比较高。综上所述,缩甲醛改性的PVA/PAN复合膜用于工业乙酸乙酯生产过程的粗酯精制是完全可行的,膜对水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渗透能力,操作稳定性好。本研究与催化反应精馏生产过程配套,采取先进的渗透汽化技术,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反应与分离结合体系,为酯化反应生产体系的工艺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宋代是一个文人的时代,世人以"雨打梨花深闭门"的书斋化生活为格调,生活简朴醇厚、宁静恬适,文人气氛的渗透使得书斋空间中的陈设家具具有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这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数控机械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能够改善传统施工方法中存在的误差大、精度低、工期长等问题,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本文结合数
当前,部分应用型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流行元素脱节的问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自引进三大构成后,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一些院校因理解片面,其三大构成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学环节简单、内容空泛、模式单一、方法僵化等。为此,教师应对
实际使用的跳频码伪随机序列的测试建议采用以理想跳频码序列为目标的x~2统计检测。以实际研制的专用芯片为例,描述了统计检测的结果。
荣格作为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及与之相关的原型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艺术创作和审美研究。笔者试图通过对集体无意识理论与创作过程、艺术作品、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各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护理模式,明确任职条件,修订工作职责,修订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总结了层级全责护理的实施情况。层级全责护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水平,提升了病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种污染源迅猛增加起来,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正在努力建设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张家界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
随着我国居住开发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居住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别墅庭院作为现代社会的高档居住形式,与高层住宅相比,有着和传统民居最为相似特征,能更好的传承传统民居庭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