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选择辽宁某铜矿区的原矿作为研究对象,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矿物为主。从矿石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入手,对原矿进行了多元素化学分析、矿物组成分析、粒级分析以及原矿铜物相分析。通过对矿石进行选矿条件试验,确定选铜的最佳条件:磨矿10分钟,-0.074mm占75%,矿浆pH值大约调解在11,在抑制药剂试验研究中,从三种方案中优选硫酸锌和亚硫酸钠的药剂方案,并确定最佳条件:硫酸锌500g/t和亚硫酸钠500g/t,搅拌时间2min。通过对捕收剂进行试验,得出最佳条件为:是黄药15g/t和黑药15g/t,搅拌时间2min,经过三次精选和两次扫选。并对锌和硫分别进行试验条件研究,确定了选锌的最佳条件:硫酸铜200g/t和黄药10g/t经过三次精选两次扫选,pH值大约调解在13;选硫的最佳条件:加入活化剂硫酸1200g/t,pH值大约调解在10.5。通过试验了解到铜品位和回收率与磨矿细度成正比,同时增加磨矿细度对可以减少锌和硫在铜粗精矿中损失。pH值对控制铜粗精产率有所影响,对黄铁矿也有有效抑制。适当的药剂制度对提高精矿品位有很好效果。经过小型闭路试验表明,在原矿获得了含铜26.97%,回收率93.54%;获得含锌49.4%,回收率为73.01%;得到含硫39.48%,回收率为78.64%的选矿指标。通过闭路试验选出来的铜精矿的品位能达到市场要求的铜精矿品位标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