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课程目标经历了几个转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七八十年代提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课程目标;到本世纪初,课程目标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等智力因素的掌握,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引起了重视,从而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教学三维目标。这些转变不仅顺应着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更是体现着“全人”发展、“终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新课改三维目标中应处于核心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以学习掌握知识的体验过程作为基础,反过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对知识能力的运用也具有监督和导向功能”。教育教学最终培养的是全面发展、有思想、有意志品质、有情感、有态度、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文章通过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研究的背景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以及目的;综述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论,整理出初中物理教材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调查分析了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性格特性、学习心理特征;调查分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达成情况。最后,文章依据调查结果和理论依据,从物理课堂设计、物理课外活动的开展、物理知识的趣味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四个方面提出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具体操作手段和策略,即:坚持以紧密联系生活或生命安全的物理案例作为教学引入;坚持以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过程;坚持多样性的物理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价;坚持开展物理第二课堂和家庭实验活动;以游戏、诗歌、口诀等形式增添物理知识趣味性;教师注重养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极其淡薄的农村学校,教师更是需要从应试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出发,抓住学科特点,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定自我奉献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坚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才能逐步收获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期望本研究对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有些许帮助或参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