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28味中药酸性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及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豚鼠皮肤形成黑素增多性皮肤病动物模型的黑素细胞病理形态学、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证实含酸性成分中药对黑素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单味中药酸性成分提取物,从生化和分子水平探讨其影响黑素产生的机理。为治疗黑素增多性皮肤病天然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 方法: 1.实验一(离体研究):查文献选择含酸性成分较高的临床常用中药28味,碱水直接提取法分别提取其总的酸性成分。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28味中药酸性成分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对酪氨酸酶抑制率最高的一味(乌梅)进行在体实验研究。 2.实验二(在体研究):通过UVB照射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形成黑素增多性皮肤病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在体实验研究。选用雌性纯白色豚鼠,分别设:模型组、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外涂曲酸霜)、溶媒对照组(外涂70%乙醇+2%氮酮液)、乌梅酸性成分提取物高(100mg/ml)、中(50mg/ml)、低(25mg/ml)浓度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六组均去毛后采用UVB照射。用药组UVB照射后的次日开始分别外涂药物。连续照射、涂药4周后取材,观察乌梅酸性成分提取物对豚鼠皮肤黑素细胞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及NOS表达(化学比色法)的影响。 结果: 1.28味中药酸性成分提取物在高浓度(25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乌梅抑制率最高(96.50%)。 2.高浓度(25mg/ml)时,乌梅(96.50%)、五味子(85.33%)与2mmol/ml的熊果苷抑制作用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地肤子(81.66%)、枇杷叶(81.65%)、金樱子(81.12%)、夏枯草(77.51%)、地龙干(77.09%)、玉米须(66.74%)、川芎(66.31%)、诃子(62.03%)等8味中药酸性成分与2mmol/ml的熊果苷抑制作用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3.乌梅、地肤子、枇杷叶等20味中药的酸性成分提取物高、中、低三个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乌梅、地龙干、玉米须、川芎剂量效应相关非常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78,r=0.9909,r=0.9996,r=0.9978);甘草、枸杞、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