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污水非连续流排放特性及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污水治理已成为我国当前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水体水质改善的关键。本文以陕西省农村污水处理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研究了陕西省不同区域农村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特性,并发现非连续污水产流致使的饥饿环境是影响处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A~2/O工艺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饥饿环境对系统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基于溶氧调控的优化运行策略,构建了污水非连续流碳源内循环强化处理运行模式,并成功应用于典型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应用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村镇污水非连续流现象显著,污水断流时长变化区间为4~20 h/d,是影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陕西省农村污水水质水量与陕北、关中以及陕南三大区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陕北、关中较陕南地区污水水质浓度普遍偏高,但均存在碳源含量低的(BOD5/TN=2.23~2.51、BOD5/TP=18.09~18.60)显著特征。结合调研结果,提出陕西省人均排水量建议值为40~65 L/cap·d,污水处理厂(站)设计进水水质建议值如下:COD=100~213 mg/L、BOD5=38~86 mg/L、NH4+-N=19~35 mg/L、TN=24~39 mg/L、TP=2~4 mg/L、SS=150~323 mg/L。(2)研究了污水非连续流运行对以A~2/O工艺为代表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断流4 h/d的亚饥饿进水条件不会对系统造成恶化影响;当污水断流时长为8和12 h/d时(短断流时长饥饿环境),以Nitrospira、Nitrosomonas等为主的硝化细菌活性会受到严重抑制,致使系统出水NH4+-N浓度无法满足一级A水质要求;当污水断流时长为16和20h/d时(长断流时长超饥饿环境),以Denitratisoma、Thauera等为主的反硝化细菌和以Acinetobacter、Candidatus_Accμmulibacter等为主的聚磷菌活性会受到严重抑制,致使系统出水COD、TN和TP浓度无法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限值要求。(3)基于短断流时长饥饿环境对活性污泥系统中硝化细菌活性的抑制影响,提出了基于溶氧调控的A~2/O优化运行策略;通过不同曝停比和溶氧浓度的阶段性试验得出,以T曝:T停=1:1和DO=0.5~1 mg/L的工况运行可使系统内包括Nitrosomonas和Nitrosospira的AOB(相对丰度为2.24~2.31%),Dechloromonas和Tetrasphaera的DPAOs(相对丰度为2.57~2.75%)得到富集,实现优势菌群由NOB和PAOs向AOB和DPAOs的演替,并促成系统内由传统脱氮除磷向部分短程硝化耦合反硝化除磷途径的转变,保证了A~2/O系统在饥饿进水条件下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4.66、96.56、80.98和82.14%。(4)基于长断流时长超饥饿环境对活性污泥系统的作用机制,构建了A~2/O碳源内循环生物强化处理运行模式,其核心是将A~2/O工艺与污泥厌氧发酵耦合,通过将发酵产物与尾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污水断流期进行内循环补给,从而实现系统在超饥饿环境下碳源的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发酵周期为4 d、p H=10的连续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富余的优质碳源量为0.27 kg/d(以SCOD计),可满足系统脱氮除磷的碳源需求。以10:1和20:1(尾水:发酵液)的混合液在污水断流期进行内循环补给,可提高系统内脱氮除磷菌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在超饥饿环境下实现系统强化脱氮除磷的目的,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76.93和86.41%。(5)结合实际污水处理项目,将基于溶氧调控的A~2/O优化运行策略应用于安康市汉滨区某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该厂在饥饿进水条件下的高效运行,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65.83±9.38、91.18±9.41、50.32±15.72和58.83±8.80%,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4.01±4.48、1.46±1.49、9.72±2.04和0.58±0.09 mg/L;将A~2/O碳源内循环生物强化处理运行模式应用于延安市志丹县某村的污水处理站,实现了该污水站在超饥饿进水条件下COD、NH4+-N、TN和TP的强化去除,平均去除率高达93.90、96.45、84.67和81.76%,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5.05、3.30、13.22和0.93 mg/L,应用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能减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化学课程学习体验。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验,让学生通过生活现实状态和化学变化的观察,对初中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是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方式方法。文章分析可知,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融合生活元素,为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重要支持。
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趋势愈发明显,其制造设备也在逐渐完善,愈发精密复杂。与此同时,精密复杂的设备也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一旦设备的关键部件出现故障,就有可能降低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不及时进行处理甚至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而这些关键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普遍会经历从正常状态逐渐衰退到失效状态的过程。因此,实时监测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对提升设备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社区体育“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做好社区体育“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全生命周期”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财政支出和人才支持,因地制宜构建社区体育“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还应构建相应保障机制,如推进示范基地创建,为社区体育“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完备的硬件保障;创新服务治理体系,为社区体育“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坚强的体
岸桥起升减速箱轴承的健康状况对港口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岸桥变工况的工作条件,提出一种起升减速箱轴承的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框架。首先,对工作载荷进行离散化,并确定工况边界。然后,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模型预测载荷和相应的运行工况。其次,以维纳过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不同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研究背景,围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为研究对象,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落脚点,系统阐释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的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理论研究部分,按照载体、实践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由大到小的演进逻辑,推演出本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的概念界
<正>汽车行业及其整个价值链是欧洲经济的支柱。它代表:1 300万欧洲人的就业;欧盟制造业就业的11.5%;欧洲政府在主要市场的3746亿欧元的税收收入;欧盟795亿欧元贸易顺差;欧盟GDP的8%;每年研发投资588亿欧元,占欧盟总开支的32%。能源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使整个汽车生态系统面临压力。高通胀率、对能源价格和供应的前所未有的担忧,以及欧洲人收入的下降,正使整个价值链,从最大的制造商到最
期刊
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亟需开展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其中,污染场地调查是管控和修复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极化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污染场地的探测与监测中。然而,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矿化度高,地下介质背景电阻率低,致使传统数据采集方法得到的激发极化数据质量差,进而影响探测结果解译的精度。因此有必要对污染场地的激发极化数据采集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选用
森林康养旅游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新兴产业。通过实地考察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区域内森林康养旅游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发展策略,以期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涌现了一大批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经济资源以及市场份额,企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快速扩大自身规模以及增强实力的有效手段。仅依靠自己的投入研发提高技术和注入资本,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企业并购带来的经济资源以及企业规模。所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国内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而开启并购活动,其中还有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寻求更好的标的。随着并购方式以及并购类型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避免并
滚动轴承是机械传动系统中重要且相对易失效的基础零部件,其保证装备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在现代装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旦出现磨损、疲劳等失效故障将影响装备的正常工作。目前,数据驱动的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方法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因此本文基于滚动轴承的退化特点和全寿命振动信号,开展数据驱动的滚动轴承RUL预测方法研究,对于丰富滚动轴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