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痒是一种引起抓挠欲望的不愉快感觉,在皮炎、湿疹、部分癌症、肝脏和肾脏疾病都会伴随着慢性痒的症状,并且在目前临床治疗中还不能有效予以控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活和睡眠,因此研究痒及其产生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痒觉与痛觉的传导机制和信号通路存在内在的联系。神经肽FF(NPFF)系统包含有两个不同的前体蛋白,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痛觉相关的核团。已有的研究发现NPFF系统在痛觉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本论文系统研究了NPFF系统在脊髓以上水平对急性痒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目的: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探讨了侧脑室注射NPFF及其相关肽对皮内注射组胺和氯喹所引起急性痒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c AMP功能实验来评价NPFF及其相关肽(NPVF、d NPA、[Phg8]-NPFF、NPFF(1-7))分别在稳定表达NPFF1和NPFF2受体的HEK-293细胞上的激动活性。进一步,在昆明系雄性小鼠上,通过记录其抓挠回合数的行为学方法研究了侧脑室给药NPFF及其相关肽对皮内注射组胺或氯喹所引起急性痒的调节作用。主要结果:在稳定表达NPFF1和NPFF2的细胞上,NPFF、NPVF和d NPA能显著地抑制Forskolin所引起的c AMP水平上升,但[Phg8]-NPFF和NPFF(1-7)不能表现为NPFF受体的激动活性。在小鼠体内实验中,侧脑室分别注射NPFF(7.5、15和30 nmol)、NPVF(30 nmol)、d NPA(30 nmol)、[Phg8]-NPFF(30 nmol)能够显著地抑制组胺(500μg)和氯喹(200μg)所引起的急性痒。但是NPFF及其相关肽对急性痒的抑制作用不能被NPFF受体的拮抗剂RF9(20 nmol)所阻断。此外,NPFF(1-7)对组胺和氯喹所引起的急性痒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在脊髓以上水平NPFF及其相关肽能显著地抑制皮内注射组胺和氯喹所引起的急性痒作用,但其抑制作用不依赖于NPFF1和NPFF2受体。并且,通过构效关系分析表明NPFF的碳末端的苯丙氨酸(Phe8)上的苯环结构对于其急性痒的抑制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NPFF系统在痒觉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