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界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一方面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那么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也就是说收入差距是否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呢?以往的研究大都直接研究收入差距和消费需求的关系,但就收入差距而言,它的变动首先反映了各阶层的收入变动,由于不同收入对应不同的消费倾向,因而收入差距的变动间接改变了各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进而来影响消费需求。因此本文从平均消费倾向出发,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变动特征,以及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与繁荣。本文的特点则正是着眼于计量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与探讨,既注重了理论分析,同时也给出了“从数据到结论”的推导。当然,如果说,本文有什么创新的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研究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之间关系的众多文献,并对其中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概述,较为系统地归纳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其不足之处。其次,在数据的选取上也有所不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城镇居民收入七分组数据,将其合并五等分,然后将近十年的五等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即得到了五十个不同收入值,然后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消费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五等分后,组内方差就比较小了,更方便我们去研究问题。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方面,始终遵循着“让数据说话”的原则。考虑到平均消费倾向这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包括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时,首先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进行了分析,进而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变动特征。尽管这些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有其自身的缺陷,但将它们用于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研究,却无疑能得出一些仅靠简单统计描述所无法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