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贸易理论基于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假设前提对国际贸易模式和利益的讨论。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全球化经济时代,显然这一假设前提已不再适用。以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和要素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大量存在正是对这一认识的最好回答。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以跨国公司主导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为载体,本文将基于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进出口现象以及结构称为外资型贸易模式。这种贸易模式形成的机理是什么?东道国在这种贸易模式中的贸易收益状况如何?如何从理论上给予合理的解释?基于此,本文以外资型贸易模式的国民收益为主题开展研究。要素跨国流动是形成外资型贸易模式的基础条件。而要素一旦能够跨国流动将改变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由此将带来对贸易模式形成和贸易收益获得的影响。从贸易模式形成看,要素流动将改变贸易商品生产要素来源一一其要素来源不再局限于一国;从贸易收益形成看,要素流动将改变国界分明的贸易收益形成方式。要素跨国流动的基本动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要素稀缺性决定的要素价格和收益差别。不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和收益获得能力。这形成外资型贸易模式的要素国际合作基本格局,构成了外资贸易模式形成的基本动力,决定着外资型贸易模式的贸易收益或贸易的国民收入。外资型贸易模式的国民收益包括直接的国民收益和间接的国民收益。直接的国民收益是指在出口贸易生产过程中的增值中东道国获得的部分。间接的国民收益是指要素流入形成外资型贸易模式的过程中带来的对本国国民收入的积极影响。外资型贸易模式本质上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商品生产链展开的结果。跨国公司主导的要素流入形成的外资型贸易模式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结构、出口产业结构、国际分工结构和出口区域结构等方面。外资型贸易模式的企业主体—外资企业决定着所在产业的高级性和出口结构的高级化,东道国合作要素的低端性决定了外资型贸易模式出口生产在国际分工结构中的低端性,以贸易运输等交易成本的考虑导致了外资型贸易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域结构。外资型贸易模式的结构特征产生了与本国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结构的矛盾,也形成了对本国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而构成了间接国民收益的一部分。要素流入的收入效应探讨可以更客观的看到东道国在外资型贸易模式中获得的直接国民收益。本文把要素流入的收入效应区分为正和效应、零和效应和差异效应。正和效应是指在动态中要素流入形成外资型贸易模式出口贸易扩大,使用参与合作的东道国要素收入和外国要素收入均获得了增加。零和效应是指在静态中要素流入形成的外资型贸易模式出口贸易带来的生产增值构成是给定的,以要素收入衡量的东道国收入和外国收入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差异效应是指无论静态还是动态中外资型贸易模式获得的以生产增值衡量的贸易收入中,以东道国要素收入衡量的本国收入与以外国流入要素收入衡量的外国收入存在着差异,本国收入相对低,外国收入相对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在外资型贸易模式中的收入相对低。进一步计量分析外资流入对产出、出口和就业带来影响,显示了外资型贸易模式对国民收益的积极影响。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在外资型贸易模式中获得的直接国民收益相对于流入要素的收益是相对低的,但外资型贸易模式带来的产出和出口的扩大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对间接的国民收益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