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病案管理系统资料库,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90例,其中48例合并VTE的肿瘤患者为血栓组,142例同期住院且在肿瘤确诊2年内未发生VTE的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首先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肿瘤部位及肿瘤分期方面进行对照,排除混杂因素后对两组患者初诊时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利用ROC曲线得出界定值。然后根据该界定值将病例组的48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对肿瘤合并VTE的各个临床特点进行对照。最后把上述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血栓组共收集病例48例,其中包括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5-86岁,中位年龄63岁;对照组共收集病例142例,包括男性72例,女性70例,年龄范围30-82岁,中位年龄5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肿瘤分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初诊时的血常规进行统计学分析,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数和PLR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数和NL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栓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的中性粒细胞和NLR值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和0.659,评价分界点分别为4.35、2.76。2、高NLR组与低NLR组血栓患者在发生血栓时的ECOG评分、发生血栓时肿瘤是否有远处转移、发生血栓的时间及发生血栓的部位四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发生血栓时肿瘤状态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高NLR组患者容易在肿瘤进展时发生VTE,而低NLR组患者则容易在肿瘤病情稳定或者缓解时发生VTE(P<0.05):3、高NLR组与低NLR组在VTE发生前2周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VTE发生前2周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高NLR组有更多的患者在VTE发生前2周内出现D-二聚体升高(P<0.05):4、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VTE预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高NLR组患者3个月内死亡或再发血栓的比例大,预后差(P<0.05);5、将以上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中性粒细胞、NLR和D-二聚体为自变量,以VTE的预后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NLR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有统计学差异,NLR>2.76是血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在排除合并症(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肿瘤分期等混杂因素干扰后,恶性肿瘤患者初诊时血常规NLR>2.76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当病程中出现D-二聚体升高时,2周内应高度警惕发生VTE可能。2、NLR与恶性肿瘤患者VTE预后相关。恶性肿瘤患者在初诊时血常规NLR>2.76,易在肿瘤进展时发生VTE,且3个月内死亡或再发血栓的比例大,预后差。3.PLR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