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花椒(Zanthoxylum L.),属于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为乔木、小乔木或木质藤本,常绿或落叶,约有250种左右(Stevens,2001),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北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花椒属有39个种14个变种(曹明,2008),分布范围很广,北至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台湾,西藏地区也有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花椒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经济植物,且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椒(Zanthoxylum L.),属于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为乔木、小乔木或木质藤本,常绿或落叶,约有250种左右(Stevens,2001),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北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花椒属有39个种14个变种(曹明,2008),分布范围很广,北至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台湾,西藏地区也有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花椒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经济植物,且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花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花椒同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农业生产力和全球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如何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等各界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以黄土高原为主体的西北旱作农区,是世界上最严酷的干旱区之一,但黄土高原土壤土层深厚,蓄水能力强,形成“上干下湿”的土壤水分环境。因此,对上干下湿的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如何充分发掘深层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是仍然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本文利用长期轮作培肥定位试验,并结合2010年对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的野外调查,对连作不同施肥条件、粮草轮作不同生长年限以及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为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施肥条件下连作苜蓿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变化不显著,植被生物量明显增大,苜蓿种群重要值及其产量亦显著增加,施肥可维
冬小麦是渭北旱塬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该区水分供应不足和土壤肥力低下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生产。因而,寻求有效措施提高降水利用和养分利用是该区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也是该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于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陕西省长武县十里铺村布置田间试验,采用7种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模式,即对照、农户模式、顶凌追肥、减氮追肥1、减氮追肥2、垄覆沟播和高密垄覆沟播,探讨不
农田土壤既是CO_2的重要排放源又是CO_2的吸收汇,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降低土壤CO_2的排放,增强土壤碳汇的作用。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旱地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共设了翻耕(T)、翻耕+秸秆还田(TS)、旋耕(RT)、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6种处理,系统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CO_2排放
水分匮乏和土壤贫瘠是制约西北旱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具有培肥改土、协调养分供应、蓄水保墒、增加产量等作用;绿肥是养地作物,既能肥田、又能改土,因此,采取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的栽培措施是解决西北地区“旱”与“薄”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常规的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了夏闲免耕条件下覆盖小麦秸秆或种植豆科绿肥以及二者结合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作物水分和养分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养分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由蚜虫传播的严重病毒病害,常造成小麦生长发育缓慢,矮化严重,病株抽穗率极低的现象的出现,曾出现小麦严重绝产的情况发生。目前对于小麦黄矮病的防治一直以来停留在化学药剂杀灭蚜虫、杂交选育抗病品种以及调整小麦播期避开介体蚜虫的迁移期等方面,但化学方法给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而杂交育种需要常年的培育,又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结果也不是很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重要的木本经济作物之一。木质素是植物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有机资源,茶树体内木质素的含量和各单体比例与茶树抗逆性、茶叶品质等方面有关。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木质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以元宵绿品种为材料,克隆了COMT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及实时定量分析,以期
作为传统生物有机体能量代谢通货的ATP分子近年来发现也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和对生物非生物逆境的响应有关。本研究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手段,以期确定改善玉米作物抗旱性的外源ATP浓度和时间阈值,阐明玉米响应水分胁迫中ATP信号与H_2O_2、NO信号之间的网络关系以及胞外ATP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质膜水孔蛋白ZmPIP基因表达的影响,系统揭示胞外ATP介导植物抗旱性的信号分子机制。主要研
转基因棉花作为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广的转基因植物之一,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本研究选取转Chi+Glu双价基因中棉所24及其母系对照非转基因棉中棉所24(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和转Bt基因棉华农抗虫棉一号为实验材料,在大田中,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的生态安全性。试验包括两部分:一土壤酶活性的检测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检测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
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大约为2千4百万公顷,年产量大约在1亿吨左右,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能在所有冬小麦产区流行危害,被认为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一直被认为是控制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法。然而,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频频变异导致新的流行小种不断产生,常常使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