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处方筛选与工艺考察,制备齐墩果酸滴丸,并对滴丸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比较滴丸与片剂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为开发齐墩果酸新剂型奠定基础。
方法:以溶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滴丸处方;以主药比例、药液温度、冷凝剂温度、滴距为考察因素,以正交试验L9(34)和方差分析进行滴丸成型工艺优化;采用HPLC法测定滴丸中的齐墩果酸含量,考察滴丸的溶出度,并对药物在载体内的结晶状态进行物相分析;初步考察滴丸的稳定性;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将受试Beagle犬随机等分成2组,第1组先服用受试制剂(齐墩果酸滴丸),后服用参比试剂(齐墩果酸片);第二组先服用参比试剂,后服用受试制剂。单剂量均为70mg(4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均在服药前及服药后于5min、10min、15min、20min、30min、1h、2h、3h、4h、5h、6h、8h、10h、12h从Beagle犬前肢静脉取血2mL置EDTA离心管中,分离血浆,置-8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HPLC-MS法测定Beagle犬体内齐墩果酸的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97计算机程序处理,主要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
结论:所筛选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能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建立了齐墩果酸滴丸的含量测定及溶出度试验方法;齐墩果酸以比较均匀的微细晶体或分子状态分散在载体中;滴丸在包装、阴凉、干燥的条件下贮存稳定性良好;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滴丸的Cmax、AUC0-t和AUC0-∞优于片剂,齐墩果酸的溶出和吸收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