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实用和审美之间的中国儒道文论——从“诗言志”到“辨味”看文学功用问题的嬗变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功能问题始终是以实用性作为发展的主线,以审美性作为其发展的辅线."中国历代文学研究者更为重视的是世的伦理、实行、政治等功利内涵.所谓论世注重的是文学是否有利于国家、天下的和睦、安定,个人人格的自我完善,民情风俗等."(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第25页)当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形势对文人不利时,文人们或者借助于文学表现自己的政治立场,劝诫统治者,如杜甫、白居易、韩愈等;或者退隐山林,保全自身,回归自然,如李白、嵇康、阮籍.当社会安定,文人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时,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毫不吝啬地解开自己的智囊.跟文人的入世和出世相呼应的是,他们在文学主张上有时侧重儒家,讲究实用;有时侧重道家讲究审美.总的来看,在中国文论史上,先儒后道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国文论是在徘徊中前进,在摇摆中发展完善的.无论在什么时代,文学艺术都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总之,实用性和审美性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有人说,文学艺术是独立的,是能够离开社会政治而存在的,作者认为,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活,为文艺而文艺的作品,永远是没有市场的.研究文学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意义就在这里.
其他文献
中国正统文化向来以诗文为正宗、高雅,而神话、传说、故事、小说之流被归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但俗文学却有着独立的文学价值并与雅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俗文学的
学位
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文字和图像对眼球的争夺从来没有象今天般呈白热化景象。本文从电视的媒介身份对电视剧的叙事特质进行探讨。通过对电视剧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电视剧的叙事
该文收集了大量汉、韩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的资料,在学习、研究前人关于动物词汇的文化比较的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汉韩两种语言文化中的动物词汇的形态结构的历史演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