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女在政治上的不平等由来已久,甚至大多数人习以为常。我国女性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社会中一直处于无权状态,女性政治参与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看都几近空白。直到近代,包括女权主义思想在内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传入,我国女性才开始关注自身的政治窘境,从此开始了中国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漫漫征程。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男女平等”定为国策,女性在法定层面上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书面的保证,但是,应该看到,在实践中,我国女性实际拥有的行使政治权利、表达政治诉求的机会并不多,女性在各个方面仍然与男性存在巨大落差。因此本文将我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该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除去引言和结论,本文共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女性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首先,从政治参与的概念入手,给出了女性政治参与的概念,并归纳出女性政治参与的特征及参与途径。其次,介绍了女性政治参与的基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理论和女权主义理论等。第三,揭示了女性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第四,回顾了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主要列举了当前我国女性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女性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女性群体民主参与意识低,政治冷漠普遍,参与的自主性较低,大多为动员参与,参与程度也较低,女性参政比例较低,结构不合理,正职少副职多,决策层女性人数寥寥,并且参政质量不高,政治影响力不大等等。其次,将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经济条件制约,从宏观上看是受到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从微观上看,是受个人经济状况影响;第二,制度和机制因素,法律法规政策中经常出现“适当”人数、“1名以上”等概念模糊的用语,没有设置专门的监察机构,降低了其规约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对于女干部的培养缺乏重视;第三,传统性别文化因素,这种深植于人们脑中对男女分工的默认模式是社会对女性政治参与不赞同、不认可的思想来源和现实阻力;第四,女性自身因素,女性在生理上受到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影响,不利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按现有家庭分工模式,女性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社会交往时间有限,社会资源贫乏,并且,女性在心理上的参政准备也不足,女性主体意识薄弱,女性参政自信不足,平时也缺乏对参政能力的自我培养;第五,性别教育薄弱,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缺乏明确的性别意识教育课程,不利于女性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和行为习惯,也不利于日后参与政治。第三部分,针对前一部分的成因分析,相应地提出了加强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对策。针对我国女性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改变:首先,要加强经济领域中女性职业生涯的机会平等。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动员各方力量全面促进女性就业,如建立健全立法保护体系、创新政策、发挥妇联组织作用等。其次,应当完善女性政治参与制度与机制建设。应当加强保障妇女权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约性与执行强制力,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增强性别意识,注重女性干部培养。第三,要优化女性政治参与的文化环境。应普及有关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女性政治参与的意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宣传男女平等国策,同时引导和监察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且切实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反对家庭暴力。第四,要优化女性自身政治参与条件。应加强女性三期保护性立法,保障女性特殊时期的收入水平,并且大力发展家务劳动社会化,最大可能地将女性从家庭劳动中解脱出来,帮助树立女性主体意识,灌输女性权力意识,加强女性政治素养,为参政议政做好准备。第五,应加强先进性别教育。要全面地、终身地对女性进行性别意识的教育培养,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不论是女童还是成年女性,都要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应当将性别意识教育课程加入各个教育阶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