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接种新冠疫苗对其转归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接种新冠疫苗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8日至8月26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收治的318例Delta变异株感染COVID-19患者(中国籍本地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分型、性别、发病年龄、合并症、新冠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绝对值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新冠病毒ORF1ab基因Ct值、新冠病毒N基因Ct值、新冠病毒IgG抗体、新冠病毒IgM抗体);比较未接种与接种新冠疫苗对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临床分型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根据纳入标准收集COVID-19患者318例,其中轻型占22.3%(74/318)、普通型占74.5%(237/318),重型占 1.9%(6/318),危重型占 0.3%(1/318)。其中男性占 43.4%(138/318),女性占 56.6%(180/318)。年龄 2~91 岁,中位年龄 52.0(32.0,67.0)岁,年龄增大,患者患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的比例增加(P<0.05)。38.4%(122/318)患者合并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其中,常见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87/318,27.4%)、糖尿病(23/318,7.2%)、心脏疾病(19/318,6.0%)。重型COVID-19患者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肿瘤比例较轻型、普通型、危重型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较轻型、普通型、重型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6%(145/318)的患者无新冠疫苗接种史,其中未成年者39例,成年者106例,54.4%(173/318)的患者有新冠疫苗接种史,其中接种1针者48例,接种2针者125例,接种均为新冠灭活疫苗。常见临床表现是咳嗽(139/318,43.7%),其次是发热(124/318,39.0%)、咽部不适(62/318,19.5%)、鼻塞鼻涕(55/318,17.3%)。重型COVID-19患者咳嗽表现较轻型、普通型、危重型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COVID-19患者咽部不适表现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型COVID-19患者较其他三型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较多,病情越重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越低,四组患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较其他三型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乳酸脱氢酶水平高,病情越重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乳酸脱氢酶水平越高,四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患者新冠病毒ORF1ab基因Ct值较其他三型高,病情越重值越低,四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龄分层的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新冠核酸ORF1ab基因Ct值、N基因Ct值、新冠病毒抗体IgG及IgM滴度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未接种成年组、接种1针组、接种2针组在发热、咳嗽、咽部不适、鼻塞鼻涕等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成年组、与接种1针组、接种2针组淋巴细胞计数(0.9(0.7,1.3)×109/L VS 1.0(0.7,1.3)×109/L VS 1.1(0.8,1.4)×109/L,P=0.036)、白介素-6(22.1(13.1,43.9)pg/ml VS 19.7(8.9,34.4)pg/ml VS 13.3(8.2,20.8)pg/ml,P<0.001)、谷丙转氨酶(35.6(20.2,54.0)U/L VS 25.2(19.6,49.4)U/L VS 21.7(14.4,45.3)U/L,P=0.042)、乳酸脱氢酶(317.5(265.2,353.2)U/L VS 258.0(214.0,326.0)U/LVS 249.0(172.0,267.0)U/L,P<0.001)、ORF1ab 基因 Ct 值(26.0(22.0,29.6)VS 28.1(23.8,33.4)VS 30.6(24.2,34.7),P=0.029)、IgG水平(0.2(0.0,1.7)VS 0.5(0.1,2.2)VS 9.4(2.3,41.2),P<0.001)、IgM 水平(0.0(0.0,0.3)VS 0.1(0.0,0.7)VS 0.3(0.1,0.7),P<0.001)、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6.0(14.0,20.0)天 VS 14.5(10.0,19.5)天 VS 14.0(12.0,16.0)天,P<0.001),未接种成年组、接种1针组、接种2针组COVID-19患者在新冠临床分型转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17.0(15.0,21.0)天VS 15.5(11.0,20.5)天 VS(15.0(13.0,17.0)天,P<0.001)。结论:1.本次扬州市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以普通型患者为主,中老年女性居多,随着年龄增大,患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的比例增加,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有合并症比例更多。2.COVID-19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有咳嗽、发热、咽部不适、鼻塞鼻涕等。轻型COVID-19 患者咽部不适表现较多,重型 COVID-19 患者咳嗽表现较多。3.未接种新冠疫苗COVID-19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新冠病毒ORF1ab基因Ct值较低,白介素-6、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接种新冠灭活疫苗COVID-19 患者的血清新冠病毒 IgG 抗体及 IgM 抗体水平较高,且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但对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转变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打开了经济建设发展的大门,各类外资企业的涌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崭新的繁荣景象,并且对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基于此种大环境,政府需要紧跟时事变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及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前行。当前,招商引资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开展阶段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与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正>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学生个体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手段。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才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最大程度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校合作是实现初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所以初中阶段的教师应该以家校联动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中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以自
期刊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实现物流功能的货物集散中心,其货运交通流特性与一般的城市交通流有所不同,传统的交通流分配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物流园区的货运交通流分配。选取物流园区货运交通流为研究对象,采用精度较高、结构较为简单的交通流用户平衡模型框架,以传统的BPR(Bureau of Public Road)函数为基础,从道路等级、道路混流特性和交通流时间分布不均衡性3个因素对BPR函数进行改进,设计出符合物流园
加强对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其人格发展学习及生活均有很大现实意义。为此,学校、教师应以教学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科学有效发展为目标,利用合理、恰当的引导与教育方式,实现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培养,协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并自觉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促进学习成绩与自身素养的同步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培养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管理能力,仍是—个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
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并有诸多成效,但是与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依然有一定差距,需要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善了社会发展环境,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时,应进行反思。本文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管理能力的意义分析,提出该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并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正>运动不仅是治未病的“良药”,更是每个人自带的安全性最高、获取性最强、永远有效的基础性“疫苗”。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并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乘着东风,体育产业已经催生出智能体育、体育康养、体育文创、体育教育、体育传媒、体育穿戴等多种新兴业态的发展模式。使之具备运动、健身、娱乐、社交等丰富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如今,在政策利好、标准化引领下,我
期刊
<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刚进校时大多数学习动机不明,学习成绩偏低,自制力较差,纪律性不强,心理自卑、脆弱。针对学生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要抓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对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种好的心理品质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班集体建设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主管、共管、自管三个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