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2009年,对南宁市木薯种植地的木薯真菌性叶斑病进行一般调查,共发现了5种真菌性叶斑病,分别为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木薯轮斑病、木薯坏斑病和木薯枯萎叶斑病。并于2009年7月、9月、10月、11月对南宁市10个木薯种植地的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和木薯轮斑病进行了重点调查。木薯炭疽病和褐斑病在各调查地点均普遍发生,最高发病率分别为66.0%和63.2%。木薯轮斑病、木薯环斑病和木薯枯萎叶斑病较少发生,其中木薯轮斑病仅发生于隆安县那桐镇,木薯枯萎叶斑病则只发生于横县马山乡。
通过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对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和木薯轮斑病进行了病原鉴定。鉴定出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其中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圆柱形,大小为9.4-23.3×5.6-10.2μm,禾生炭疽菌的分生孢子镰刀形,大小为13.2-26.2x3.2-6.2μm;木薯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木薯钉孢(Passalorahenningsii),分生孢子长圆柱形,大小为6.0-60.0×1.O-8.0μm;木薯轮斑病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分生孢子杆状,大小为4.5-10×1.3-6.0μm。
P. henningsii的培养基筛选试验表明,该病菌在11种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有差异,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上生长较好,产孢量也较高,均高于105个/mL。
P.henningsii的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不同调查地点的P.Henningsii菌株间的rDNA-ITS序列的相似率为97.8-100%;以P.brachycarpa为外群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南宁市不同调查地点的P.henningsii菌株间处在同一簇上,说明南宁市范围内的P.henningsii各菌株间遗传变异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