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肌瘤发病率高达30%-40%,为妇科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子宫肌瘤治疗方式较多,包括诸如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宫腔镜、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等。但这些治疗方式均为有创治疗,各有优缺点。HIFU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开始逐渐扮演重要角色。临床上针对于如何提高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研究一直不断。大量基础研究表明,微泡造影剂能在HIFU的治疗中起增效作用,而针对于微泡造影剂增效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增效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安全性及增效时机。资料和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确诊为单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共94例,使用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JC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标记为C组,C组患者在HIFU治疗前不使用微泡造影剂(声诺维)。其中观察组又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于HIFU治疗前静脉推注声诺维,给药3分钟后即开始行HIFU治疗;B组患者同样于HIFU治疗前静脉推注声诺维,给药8分钟后开始行HIFU治疗。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使用秩和检验比较3组的平均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强度、治疗剂量、出现团状强回声的时间、消融率,使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的肌瘤位置、肌瘤信号、术中出现团状强回声的比率及HIFU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将A组、B组及C组的患者和肌瘤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其中3组患者的年龄、肌瘤位置、肌瘤体积、肌瘤在T2WI上的信号均无统计学差异。(2)A组:3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86.7%)在治疗中出现团状强回声,团状强回声出现时间的中位数为26(14-267)s,治疗强度中位数为576(516-639)s/h,治疗剂量中位数为232800(91350-402700)J,消融率中位数为91.25(85.40-102.19)%。(3)B组: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60.0%)在治疗中出现团状强回声,团状强回声出现时间的中位数为99(24-188)s,治疗强度中位数为654(539-737)s/h,治疗剂量中位数为320600(207775-511700)J,消融率中位数为95.93(80.50-99.79)%。(4)C组:3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40.0%)在治疗中出现团状强回声,团状强回声出现时间的中位数为828(216-1044)s,治疗强度中位数为729(638-792)s/h,治疗剂量中位数为340000(179479-557525)J,消融率中位数为84.06(69.86-92.10)%。(5)A组与B组比较,其中治疗强度、治疗剂量、团状强回声出现比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028、0.048、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说明微泡造影剂(声诺维)对于A组的增效效果高于B组。(6)A组与C组比较,其中治疗强度、治疗剂量、团状强回声出现比率、团状强回声出现时间、消融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000、0.046、0.000、0.000、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微泡造影剂(声诺维)能明显达到临床增效效果。(7)比较B组与C组,其中治疗强度、团状强回声出现比率、团状强回声出现时间、消融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038、0.048、0.012、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微泡造影剂(声诺维)可明显增强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8)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放射痛的A组患者有6例(20.0%),B组患者有5例(16.7%),C组患者有5例(14.7%);出现骶尾部疼痛的A组患者有15例(50.0%),B组患者有21例(70.0%),C组患者有22例(64.7%);出现治疗区皮肤烫感的A组患者有23例(76.7%),B组患者有20例(66.7%),C组患者有22例(64.7%);出现治疗区疼痛的A组患者有21例(70.0%),B组患者有20例(66.7%),C组患者有23例(67.6%)。将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比率进行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微泡造影剂的使用并未增加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微泡造影剂增效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且增效时机和给药后开始行HIFU治疗的间隔时间有密切关系。在微泡的浓度在循环中达到峰值后,间隔时间越短,增效的效果越好。而增效的最佳时机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