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性问题,是近20年来现代西方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的波动会影响投资规模。关于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性存在的动因,有两种理论解释: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动因是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于企业信息的占有程度不同引起的,导致企业偏好融资成本较低的内部融资,从而导致企业的投资与现金流量存在正相关性;管理机会主义理论认为由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追求私利而利用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从事一些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本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存在的主导动因,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提供实证数据与参考。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存在的两种理论,即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管理机会主义理论,并比较了两种理论的异同;然后在借鉴古典模型、加速模型以及托宾Q模型等投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实证研究模型,实证模型分别用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性以及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性存在的主导动因是信息不对称理论还是管理机会主义理论。在建立实证模型后,本文使用我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年和2003年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性,然后使用含托宾Q值、管理层持股比例或者股权集中度指标的实证研究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性存在的主导动因。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广泛存在投资与现金流量的敏感性,并且现金流量指标的选取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没有影响;(2)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性存在的主导动因是管理机会主义理论。无论以托宾Q值、管理层持股比例还是股权集中指标作为研究的基础,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均支持管理机会主义理论,即上市公司主要存在过度投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