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在我国更是被明确定位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对于会计实务和会计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实证研究又把稳健性分为条件稳健性(Conditional Conservatism)和非条件稳健性(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使人们对稳健性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稳健性产生的原因被归纳为四个方面:契约、诉讼、税收和管制。本文主要研究了会计准则变更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新会计准则正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施行,以此为背景,本文首先运用Givoly和Hayn(2000)提出的应计基础模型和Qiang(2007)提出的改进模型,选择2005-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2007年会计准则变更对非条件稳健性和条件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2007年会计准则变更后,上市公司的非条件稳健性显著降低,而条件稳健性显著上升。而且准则变更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并不一致,制造业和采掘业等传统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会计准则变更、非条件稳健性和盈余管理行为对上市公司条件稳健性的影响。短期内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呈现负相关;而长期计量时,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同时,公司“洗大澡”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确会提高公司的条件稳健性。但上市公司只是利用会计准则变更的机会,在准则变更后较短的时间内采取这种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公司长期存在的还是正向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会对条件稳健性产生降低的影响。本文在控制非条件稳健性和盈余管理行为这两个影响因素后,进一步验证了会计准则变更对条件稳健性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2007年的会计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条件稳健性的显著提高有着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