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与单独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青年患者CRVO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自2017年10月~2019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为缺血型或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青年患者42例42眼。平均年龄30.50±5.92岁(19-39岁),其中男性为79%,女性为21%;联合组有22例22眼,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周后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单纯组20例20眼单独行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两组必要时重复玻璃体腔内注射;两组CRVO为缺血型患者均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以防出现新生血管。观察两治疗组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前、术后1周、1m、2m、3m、6m、9m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凹厚度、眼压、黄斑水肿情况、雷珠单抗注射次数、视网膜灌注状态、与注射治疗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功能性成功定义为至少0.1Log MAR单位的视力增益。解剖学的成功定义为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中央凹厚度<300 um。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21±2.22个月。结果:1、BCVA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BCVA比较:初诊时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治疗后1周、1m、6m、9m及末次随访时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P=0.431,P=0.795,P=0.384,P=0.676),治疗后2m、3m两组BCVA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3,P=0.044)。联合组中更多的受试者获得了0.6 Log MAR单位以上的视觉增益。2、CMT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CMT均较治疗前减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CMT比较:初诊时两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治疗后1周、1m、6m及末次随访两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P=0.253,P=0.959,P=0.392),治疗后2m、3m、9m两组CMT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2,P=0.012,P=0.039)。在治疗后的每个随访期内,表现出黄斑水肿消退的患者更多来自联合组。3、IOP联合组:治疗后1周、3m、6m、9m及末次随访与治疗前IO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P=0.501,P=0.501,P=0.641,P=0.291),治疗后1m、2m与治疗前IOP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0,P=0.047)。有6只眼(27.2%)在治疗后0.5±0.39个月出现眼压升高,均通过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单纯组: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IOP比较:初诊时两组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治疗后3m、6m、9m及末次随访两组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P=0.859,P=0.370,P=0.644),治疗后1周、1m、2m两组IOP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4,P=0.014,P=0.024)。4、联合组与单纯组相比较,黄斑水肿复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联合组雷珠单抗注药平均2.6次。单纯组雷珠单抗注药平均4.8次。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3,P=0.000)。5、联合组与单纯组缺血性CRVO的患眼比非缺血性CRVO的患眼初诊及随访终末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差,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3,P=0.000,P=0.033,P=0.000);联合组非缺血性CRVO的患者随访终末BCVA与单纯组非缺血性CRVO的患眼随访终末BVCA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6、不良事件:联合组有6只眼(27.2%)眼压升高;有1例(4.5%)患者出现了晶状体后囊下浑浊;单纯组无眼压升高的患者。两个治疗组在整个研究期间都没有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1、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是治疗青年CRVO患者的有效方法,患者视力显著提高,CRVO相关黄斑水肿迅速消退,减少了雷珠单抗注射次数,减轻经济负担,从而比单独雷珠单抗治疗更为有效,但必须要考虑地塞米松的副作用。2、视网膜的灌注状态影响患者预后效果,两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是永久性的,某些患者可能需要重新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