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农工商”是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中四民的排序,到明代中后期士商关系发生了转变,士商互渗成为当时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士人弃儒从商或兼事贾业,商人业儒入仕的现象在明代中后期小说中屡见不鲜。在此笔者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试以《醒世姻缘传》为例来探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对士商关系的整合。
本论文绪论部分首先对“士”、“商”概念作了界定,指出在明以前士商相对对立的状态,及各自的社会地位;并指出士商互渗的原因及商人与儒士结合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梳理士商互渗的发展轨迹,确定其整合过程主要从《金瓶梅》,“三言”、“二拍”,再到《醒世姻缘传》来表现。其次阐述与这一课题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国内研究现状,指出本文选题的立足点所在。
正文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对《醒世姻缘传》反映士商关系的时代背景进行考察。首先考察思想界的异动与士人“治生论”的影响,指出思想界进步人士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商贾正名,弥足珍贵,为《醒世姻缘传》以及同时代小说反映士商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氛围,而士人“治生论”更是为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考察明代中后期士商地位的微变及士商互渗的世风,它是《醒世姻缘传》及其他作品反映士商关系的现实基础。再次,考察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因为士商关系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士人对商人或经商态度的转变。最后,阐明影响《醒世姻缘传》的区域商业文化背景,它是最直接的因素。
第二部分,阐述了《醒世姻缘传》对士商关系的整合,主要从具体文本出发,以大量事例来论证。首先探讨士商互渗的典型表现及原因,士商互渗的表现主要包括身份角色上的转变,这是双向的。一些士人放下手中的书本,弃儒从商出于多方面原因,科举维艰使得功名越来越难求,捐纳之风的盛行使士人备受打击,一部分士人也因为家庭贫困被迫去经商。在士人从商的同时,商人及其子弟热衷于士业,其原因和动机也是多方面的,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激励着他们业儒,商人自卑心理的阴影促使他们摆脱经商,而经商本身的艰辛也使商人希图寻找到更稳定的生活方式。士商互渗的另一表现指士商生活情趣上的互相效仿,商人在仿效士人儒雅的同时,一些士人也沾染上了奸商的习气。其次阐明西周生的士商观,西周生同情、尊崇商人,鼓励经商活动,也支持士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商,但他更把仕途作为人生的最终理想。
第三部分,论述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中士商关系的整合过程及《醒世姻缘传》在整合过程中的定位。首先对明以前作品中士商关系有一个大致勾勒。其次探讨士商关系由利用依附到互渗转化的流变过程,由《金瓶梅》中侧重士商之间互相依附、利用,到“三言”、“二拍”虽已涉及士商转化,但对待士商的态度上则认为商等于或大于士,发展到《醒世姻缘传》大量涉及士商互渗、转换,但尊商更重士。再次探讨士商人格精神转化的过程,由最初的人格单一化,发展到“三言”、“二拍”的互相转化,再到《醒世姻缘传》的强化趋势。最后,阐明《醒世姻缘传》中士商关系的特殊之处及它在整合过程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