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全球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LRTI)性疾病之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项研究证明,病毒病原不仅与短期临床结果有关,与今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病毒被发现,明确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类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PCR-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4型、博卡病毒(Bo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OC43、229E、NL63和HKU1型)等8种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有无特应征、不同喘息次数等因素对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学的影响,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与病毒的关系,可更好地理解毛细支气管炎的异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医院儿童呼吸科住院,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2岁以下患儿。在入院24小时内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PCR-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8种病毒(RSV、RV、ADV、FluA、B型、PIV1-4型、BoV、hMPV、COVOC43、229E、NL63和HKU1型),同时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季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体征(体温、咳嗽、喘息、气促、三凹征、肺部罗音)、实验室检查(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os))、既往喘息史、个人特应性疾病史(湿疹史、皮肤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家族哮喘及过敏性疾病史。其中总IgE(<1y:>15IU/ml,1y-2y:>60IU/ml)为升高、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os)>0.4*109/L为升高,特应性IgE>0.35kual/L为升高。
结果
1.临床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符合《实用儿科学》第8版[1]及《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2]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喘息次数≦2次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452例。其中,男341例(75.4%),女111例(24.6%)。年龄范围1月-23月,平均年龄6.79个月,1-6月206例,7月-1岁188例,>1-2岁58例。其中首次喘息发作331例(73.2%),第二次喘息发作121例(26.8%)。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9例(6.4%),早产31例(6.9%),支气管狭窄、软化、开口异常等14例(3.1%),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3例(0.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0.2%),营养不良2例(0.4%),贫血5例(1.1%)。既往有湿疹病史214例(37.9%),有家族性哮喘病史17例(3.8%),家族过敏性疾病史84例(18.6%)。
2.病毒检测情况
452名患儿中有400名检出一种或多种病毒,病毒总阳性率为88.5%,共检出493株病毒,以RSV和RV为主,其中RV170株(35%),RSV168株(34%),PIV51株(10%),hMPV38株(8%),Flu28株(6%),ADV15株(3%),BoV11株(2%),COV12株(2%)。病毒混合感染共88例(22%),其中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共83例(94.3%),分别为RSV合并RV23例,Flu合并RSV14例,PIV合并RV12例,ADV合并RV、BoV合并RV、PIV合并RSV各5例,hMPV合并RV4例,hMPV合并RSV、ADV合并hMPV各3例,COV合并PIV、COV合并RV各2例,BoV合并hMPV、BoV合并RSV、Flu合并RV、ADV合并RSV、COV合并RSV各1例。三种病毒混合感染5例(5.7%),分别为BoV合并ADV合并RSV、Flu合并PIV合并RSV、Flu合并RSV合并RV、ADV合并PIV合并RV、PIV合并RSV合并RV各1例。
3.病毒的季节分布情况
RV一年四季均可检出,以10月份最多,占21.2%,RSV感染以1-3月、10-12月为主,分别占全年的53.0%、33.9%,最高峰在2月39例(23.2%),Flu感染以1月为主,占89.3%。其余病毒阳性例数少,未予分析。
4.不同年龄病毒构成的比较
三个年龄组共400例患儿病毒阳性,病毒检出阳性率为88.5%,其中1月-6月病毒阳性率87.4%(180/206),7月-1岁病毒阳性率89.4%(168/188),>1-2岁病毒阳性率89.6%(52/58),各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SV是1-6月(35.7%)、7月-1岁(37.4%)年龄组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1-2岁年龄组中仅占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RV在>1-2岁(50.8%)的年龄组中最为突出,1-6月、7月-1岁分别为30.4%,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1-6月、7月-1岁两组相比,RSV、R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7%和37.4%,P=0.823,30.4%和34.0%,P=0.505),1-6月与>1-2岁两组相比,RSV、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和17.5%,P=0.006,30.4%和50.8%,P=0.003),7月-1岁与>1-2岁两组相比,RSV、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和17.5%,P=0.003,34.0%和50.8%,P=0.016)。未发现年龄对其他病毒构成比的影响。
5.不同喘息次数病毒构成的比较
根据喘息次数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首次喘息发作331例(73.2%),第二次喘息发作121例(26.8%)。与首次喘息的患儿相比,RV是第二次喘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首位病原体(46.3%和30.5%,P=0.001)。RSV在第二次喘息患儿中的构成比低于首次喘息发作的患儿(22.8%和37.8%,P=0.002)。其余各病毒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有无特应征病毒构成的比较
根据患儿个人特应性体质史(湿疹史、皮肤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家族哮喘病史及过敏性疾病史、总IgE、特应性IgE、B-Eos将患儿分为有特应征组、非特应征组。其中有特应征组264例(58.4%),非特应征组188例(41.6%)。其中有特应征组RV构成比高于非特应征组(46.9%和20.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oV中也有同样的发现(3.5%和0.9%,P=0.048)。而RSV、Flu在非特应征组构成比高于有特应征组(42.1%和26.7%,11.5%和0.4%,均P=0.000)。
7.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
400例检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阳性病例均有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可及哮鸣音,病程中发热93例(23.3%),170例(43.3%)出现气促,152例(38.8%)三凹征阳性,42例(10.8%)肺部听诊可及中小湿啰音。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升高199例(44.0%),白细胞下降3例(0.7%),粒细胞减少11例(2.4%),血小板减少1例(0.2%)。入住ICU0例,所有患儿均好转或临床治愈出院,无病例死亡。
RSV阳性组患儿中,湿疹史60例(51.7%),总IgE升高62例(53.4%),B-Eos升高5例(4.3%),家族哮喘病史8例(6.9%),家族过敏性疾病史25例(21.6%)。RV阳性组患儿中,湿疹史51例(44.3%),总IgE升高97例(84.3%),B-Eos升高12例(10.5%),家族哮喘病史2例(1.7%),家族过敏性疾病史21例(18.3%)。RSV阳性组与RV阳性组相比,湿疹史、B-E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2、0.075)。与RSV阳性组相比,RV阳性组患儿总IgE升高率(84.3%和53.4%,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5。RSV组29.3%患儿出现发热,45.7%三凹征阳性,而RV组仅9.6%出现发热,29.6%三凹征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毒例数较少,未予分析。
结论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出总阳性率为88.5%,各年龄组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RSV和R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常见。
2.RSV是1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而RV是1岁以上患儿最常见的病原。
3.既往有喘息病史的患儿,更易感染RV,首次喘息的患儿,RSV是首位病原体。
4.有特应征的患儿更易感染RV、BoV,而非特应征的患儿更易感染RSV、Flu。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全球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LRTI)性疾病之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项研究证明,病毒病原不仅与短期临床结果有关,与今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病毒被发现,明确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类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PCR-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4型、博卡病毒(Bo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OC43、229E、NL63和HKU1型)等8种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有无特应征、不同喘息次数等因素对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学的影响,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与病毒的关系,可更好地理解毛细支气管炎的异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医院儿童呼吸科住院,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2岁以下患儿。在入院24小时内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PCR-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8种病毒(RSV、RV、ADV、FluA、B型、PIV1-4型、BoV、hMPV、COVOC43、229E、NL63和HKU1型),同时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季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体征(体温、咳嗽、喘息、气促、三凹征、肺部罗音)、实验室检查(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os))、既往喘息史、个人特应性疾病史(湿疹史、皮肤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家族哮喘及过敏性疾病史。其中总IgE(<1y:>15IU/ml,1y-2y:>60IU/ml)为升高、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os)>0.4*109/L为升高,特应性IgE>0.35kual/L为升高。
结果
1.临床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符合《实用儿科学》第8版[1]及《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2]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喘息次数≦2次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452例。其中,男341例(75.4%),女111例(24.6%)。年龄范围1月-23月,平均年龄6.79个月,1-6月206例,7月-1岁188例,>1-2岁58例。其中首次喘息发作331例(73.2%),第二次喘息发作121例(26.8%)。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9例(6.4%),早产31例(6.9%),支气管狭窄、软化、开口异常等14例(3.1%),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3例(0.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0.2%),营养不良2例(0.4%),贫血5例(1.1%)。既往有湿疹病史214例(37.9%),有家族性哮喘病史17例(3.8%),家族过敏性疾病史84例(18.6%)。
2.病毒检测情况
452名患儿中有400名检出一种或多种病毒,病毒总阳性率为88.5%,共检出493株病毒,以RSV和RV为主,其中RV170株(35%),RSV168株(34%),PIV51株(10%),hMPV38株(8%),Flu28株(6%),ADV15株(3%),BoV11株(2%),COV12株(2%)。病毒混合感染共88例(22%),其中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共83例(94.3%),分别为RSV合并RV23例,Flu合并RSV14例,PIV合并RV12例,ADV合并RV、BoV合并RV、PIV合并RSV各5例,hMPV合并RV4例,hMPV合并RSV、ADV合并hMPV各3例,COV合并PIV、COV合并RV各2例,BoV合并hMPV、BoV合并RSV、Flu合并RV、ADV合并RSV、COV合并RSV各1例。三种病毒混合感染5例(5.7%),分别为BoV合并ADV合并RSV、Flu合并PIV合并RSV、Flu合并RSV合并RV、ADV合并PIV合并RV、PIV合并RSV合并RV各1例。
3.病毒的季节分布情况
RV一年四季均可检出,以10月份最多,占21.2%,RSV感染以1-3月、10-12月为主,分别占全年的53.0%、33.9%,最高峰在2月39例(23.2%),Flu感染以1月为主,占89.3%。其余病毒阳性例数少,未予分析。
4.不同年龄病毒构成的比较
三个年龄组共400例患儿病毒阳性,病毒检出阳性率为88.5%,其中1月-6月病毒阳性率87.4%(180/206),7月-1岁病毒阳性率89.4%(168/188),>1-2岁病毒阳性率89.6%(52/58),各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SV是1-6月(35.7%)、7月-1岁(37.4%)年龄组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1-2岁年龄组中仅占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RV在>1-2岁(50.8%)的年龄组中最为突出,1-6月、7月-1岁分别为30.4%,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1-6月、7月-1岁两组相比,RSV、R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7%和37.4%,P=0.823,30.4%和34.0%,P=0.505),1-6月与>1-2岁两组相比,RSV、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和17.5%,P=0.006,30.4%和50.8%,P=0.003),7月-1岁与>1-2岁两组相比,RSV、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和17.5%,P=0.003,34.0%和50.8%,P=0.016)。未发现年龄对其他病毒构成比的影响。
5.不同喘息次数病毒构成的比较
根据喘息次数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首次喘息发作331例(73.2%),第二次喘息发作121例(26.8%)。与首次喘息的患儿相比,RV是第二次喘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首位病原体(46.3%和30.5%,P=0.001)。RSV在第二次喘息患儿中的构成比低于首次喘息发作的患儿(22.8%和37.8%,P=0.002)。其余各病毒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有无特应征病毒构成的比较
根据患儿个人特应性体质史(湿疹史、皮肤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家族哮喘病史及过敏性疾病史、总IgE、特应性IgE、B-Eos将患儿分为有特应征组、非特应征组。其中有特应征组264例(58.4%),非特应征组188例(41.6%)。其中有特应征组RV构成比高于非特应征组(46.9%和20.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oV中也有同样的发现(3.5%和0.9%,P=0.048)。而RSV、Flu在非特应征组构成比高于有特应征组(42.1%和26.7%,11.5%和0.4%,均P=0.000)。
7.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
400例检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阳性病例均有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可及哮鸣音,病程中发热93例(23.3%),170例(43.3%)出现气促,152例(38.8%)三凹征阳性,42例(10.8%)肺部听诊可及中小湿啰音。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升高199例(44.0%),白细胞下降3例(0.7%),粒细胞减少11例(2.4%),血小板减少1例(0.2%)。入住ICU0例,所有患儿均好转或临床治愈出院,无病例死亡。
RSV阳性组患儿中,湿疹史60例(51.7%),总IgE升高62例(53.4%),B-Eos升高5例(4.3%),家族哮喘病史8例(6.9%),家族过敏性疾病史25例(21.6%)。RV阳性组患儿中,湿疹史51例(44.3%),总IgE升高97例(84.3%),B-Eos升高12例(10.5%),家族哮喘病史2例(1.7%),家族过敏性疾病史21例(18.3%)。RSV阳性组与RV阳性组相比,湿疹史、B-E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2、0.075)。与RSV阳性组相比,RV阳性组患儿总IgE升高率(84.3%和53.4%,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5。RSV组29.3%患儿出现发热,45.7%三凹征阳性,而RV组仅9.6%出现发热,29.6%三凹征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毒例数较少,未予分析。
结论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出总阳性率为88.5%,各年龄组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RSV和R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常见。
2.RSV是1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而RV是1岁以上患儿最常见的病原。
3.既往有喘息病史的患儿,更易感染RV,首次喘息的患儿,RSV是首位病原体。
4.有特应征的患儿更易感染RV、BoV,而非特应征的患儿更易感染RSV、F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