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愈加碎片化和虚拟化的信息环境中,对真实的渴求、对平凡个体的关注,以及对复杂变动时代的感知需求,让非虚构写作这种集文学性、真实性、故事化等诸多因素于一身的文体,自2010年以来从中国文学界席卷新闻业,并在新媒体端呈现出新的面貌,即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凭借技术的赋权开始以亲历者或见证人的身份发声书写,而如“真实故事计划”这种承载普通大众非虚构写作的新媒体平台也应运而生,其UGC式的非虚构内容生产模式,在新媒体端的传播路径与样态以及对非虚构内容的商业化探索,都区别于专业媒体类的非虚构写作,值得引起关注并对之研究。本文选取“真实故事计划”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考察新媒体平台下基于UGC模式的非虚构作品如何生产传播,在新媒体端关注阅读非虚构作品的受众人群画像以及其对非虚构写作的态度认知。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与对象、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并对非虚构写作的发展脉络和相关文献研究予以梳理分析。第二章以“真实故事计划”的非虚构内容生产为例,对其生产理念、写作主体、平台模式进行多角度对比剖析,并在“真实故事计划”两年推文梳理的基础上对之进行非虚构作品选题、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分析。第三章则是从传播角度展开,对“真实故事计划”在新媒体端的平台化与社群化的传播路径,多渠道与全媒体式的传播样态予以呈现。第四章是笔者结合在总基数为1632人的非虚构类受众群中的问卷调研,以及对个别非虚构受众的深度访谈,对新媒体端非虚构写作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对非虚构写作的态度与认知,信息资讯偏好以及人群画像。最后一章则是对基于新媒体平台非虚构写作的讨论反思,平民化非虚构写作的趋势探讨,以及从文化工业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角度思考非虚构写作给大众传播业带来的创新与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