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凝土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强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然而在混凝土成型之后的服役工程中容易发生开裂,细微的开裂也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更宽的宏观裂缝。虽然大部分混凝土服役过程中是带着裂缝工作的,但是对于服役过程会与水分接触的混凝土来说,裂缝的产生会为某些侵蚀性离子渗入提供通道,侵蚀性离子的深入会影响混凝土内部的环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都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学者开始研究具有裂缝自修复性能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强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然而在混凝土成型之后的服役工程中容易发生开裂,细微的开裂也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更宽的宏观裂缝。虽然大部分混凝土服役过程中是带着裂缝工作的,但是对于服役过程会与水分接触的混凝土来说,裂缝的产生会为某些侵蚀性离子渗入提供通道,侵蚀性离子的深入会影响混凝土内部的环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都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学者开始研究具有裂缝自修复性能的混凝土。基于微生物矿化沉积技术的裂缝自修复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加入微生物和对应的营养物质,一旦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内部环境改变,微生物开始对裂缝进行自行修复。而混凝土内部的复杂环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使得学者开始研究使用多孔轻质材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掺入混凝土中,以保证微生物的活性。目前,学者使用的载体与混凝土兼容性不强、成本较高、力学性能较差等以及选用的微生物类型单一,抵御环境的矿化鲁棒性不强限制了裂缝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本文以课题组之前对微生物和再生骨料的研究为基础,筛选具有矿化能力的混菌,并且以再生骨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制备具有裂缝自修复性能的混凝土并对其裂缝自修复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进行微生物的筛选(混菌)和培养(科氏芽孢杆菌、巴氏芽孢杆菌、混菌)工作,并对不同微生物的矿化沉积效率进行简单测试,验证这三种微生物用于自修复混凝土的可行性;使用再生骨料作为载体,研究再生骨料作为载体的基本性能指标:吸水率、压碎指标和表观密度;并使用微生物矿化沉积技术对再生骨料增强处理,研究其增强处理后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明:7d时,巴氏芽孢杆菌和混菌的矿化沉积质量相同,都为科氏芽孢杆菌的1.1倍;再生粗骨料吸水率达6.75%,压碎指标为16.5%,再生细骨料吸水率达到10.85%,能够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14d矿化增强后,再生骨料表观密度达到2642kg/m~3,提高了1.7%,压碎指标降低了29.6%,能够为微生物提供更好的保护,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力学和工作性能。(2)以未增强的再生骨料固载微生物制备自修复载体,采用显微镜对混凝土裂缝表面观测和裂缝宽度的持续监测量化为表征手段,考察微生物种类、载体种类、营养物质固载方式等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再生骨料作为微生物载体能够使混凝土具有裂缝自修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作为微生物载体,能够为混凝土提供良好的裂缝自修复能力;混菌除了保持较高的裂缝完全修复率外,其56d裂缝平均修复宽度也达到0.35mm,而巴氏芽孢杆菌和科氏芽孢杆菌的裂缝平均修复宽度为0.32mm和0.31mm;再生骨料相比陶粒更适合作为微生物载体;掺入50%的再生细骨料后,裂缝平均修复宽度由原来的0.35mm提高到了0.41mm,提高了17.1%;以细骨料固载混菌,粗骨料固载营养物质的再生混凝土56d裂缝平均修复宽度为0.47mm,相比营养物质掺入混凝土中的平均修复宽度0.35mm,提高了34.3%。(3)利用浸泡法对再生骨料进行增强处理,以不同增强时间、不同微生物类为变量,以抗压强度和坍落度表征再生骨料增强后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以裂缝宽度量化和裂缝处渗水性测试表征混凝土的裂缝自修复性能,通过试验验证再生骨料增强后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菌矿化增强14d时,对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最大,提高了15%;矿化增强7d对于坍落度提高最大,提高了20%。混菌和巴氏芽孢杆菌矿化增强处理时,再生混凝土28d修复养护后裂缝平均修复宽度分别为0.28mm和0.30mm,大于科氏芽孢杆菌的0.25mm;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抗渗性能提升明显,在修复养护28d和56d后,都有试件渗水系数为零,即出现停止渗水现象。(4)基于宏观视角上对再生骨料的增强和裂缝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表征,利用SEM对矿化增强后再生骨料表面晶体和裂缝处经矿化产生的矿化晶体进行微观层面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法、能谱分析、热重分析对矿化增强后再生骨料表面晶体和裂缝处经矿化产生的矿化晶体进行物质组成层面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矿化增强再生骨料能够实现对骨料的包裹,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再生骨料作为微生物载体能够很好的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并且微生物矿化增强再生骨料表面晶体和修复养护后裂缝处的矿物晶体,虽然形态不同,但是其物质组成中均含有与混凝土兼容性好、性质稳定的方解石型碳酸钙。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流失和地域性建筑艺术的丧失,而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愈发需要发掘传统的历史文化。需要通过对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的保护和对民居装饰构件艺术的梳理、总结和分析,从中找出山西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共同特征,并对其发展利用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的振兴和发展,解决传统村落空心化所产生的后果。山西传统民居的地域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增大,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普遍存在,迎采动工作面掘进巷道可有效缓解工作面接替紧张,但由于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易出现围岩变形严重、巷道维护困难。本文以吕梁炭窑坪煤矿迎采对掘巷道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对试验巷道开展地质力学测试及钻孔窥视,分析迎采对掘巷道覆岩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煤柱留设的合理宽度,对比不同间距钻孔的切顶
为了满足社会对煤炭消耗的需求,煤炭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更容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矿井突水就是其中常见的突发性强烈安全事故之一。目前应用于煤矿突水救援中的设备有诸多缺点,导致救援人员工作量较大和排水救援效率较低,因此必须研发新型矿用突水应急排水设备助力煤矿突水救援,提高救援的效率。本文在深入了解煤矿突水救援过程和现有救援排水设备性能的基础上,针对煤矿倾斜巷道和狭窄水平巷道突水救援工况,设计和研究两
我国煤炭厚煤层资源储量大,但长期以来因为生产技术的限制和井工安全的需求,大部分矿井实施留设宽煤柱护巷开采,导致煤炭采出率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小煤柱护巷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煤柱资源的浪费,但是小煤柱往往会面临采动影响、煤柱应力集中、变形量大等严重矿压显现问题。因而,如何提高回产率和采掘快速接替,对于厚煤层综放开采的煤柱稳定性和围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切顶卸压是在工作面超前距离段实施定向致裂切缝
装载机作为工程机械中重要的机种,对其节能特性的研究可以对其他工程机械的节能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文章以装载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装载机摇臂液压系统的节能控制方式进一步推广至与其具有相似工况的传统工程机械中。传统的装载机常采用四边联动形式的多路阀来控制液压缸活塞的运动,这种多路阀在控制液压系统流量的过程中进出油口因机械耦合导致同时节流,产生无法避免的节流压力损失,特别是对于装载机的摇臂液压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煤炭最终将面临枯竭问题,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保障能源安全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振动筛分装备作为一种工业分选、脱介作业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可以对煤炭进行筛分和洗选,不仅能够提高煤炭利用率,而且还降低了碳排放,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而在振动筛的实际应用中,当启动或停机时,振动筛会经过共振区发生共
综采工作面巡检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将“预防为主”作为首要工作,从本质上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通过对综采工作面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巡检工作培训,可以增强其安全意识,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发生。为解决传统培训方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枯燥无趣和授课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及人机交互技术,构建了基于HTC Vive的虚拟综采工作面巡检培训系统,实现了集设备了解、巡检演练、
中国当前大力提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留得住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村民的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活动,其空间优化是提升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如今近郊型乡村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环境品质较差、空间功能混杂、公共空间活力分布不均等问题,如何创建良好的乡村公共空间环境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因而,道德教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学习的内容。山西传统武艺形意拳在明清时期受儒家文化、传统武术文化、镖局文化和晋商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育人思想,是形意门人修身养性、锤炼品格的精神向导。形意拳在历代形意拳师的改革创编后,对当下形意弟子仍有一定道德约束作用,崇武尚德、以
“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国家力推的文化名片,在国际交流中肩负重大的责任。推拿作为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安全舒适,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防治,引起了国内外医者的关注。因推拿术语内涵丰富理解难度大且翻译缺乏规范指导,推拿在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难以达到理想的推介效果。针对上述问题,译者选用《推拿学》(绪论及第一章至第五章)作为源文本进行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