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但贫困问题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扶贫减贫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先后经历了改革扶贫、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参与式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果。随着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针对贫困人口投入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也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拨付、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金闲置、挤占挪用、扶贫开发项目效益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有效落实。政府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财政扶贫资金合法合规性、效益性的审计监督,促进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进一步规范,提高扶贫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保障和助推我国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精准脱贫的角度看,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审计监督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真正实现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切实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不仅关乎贫困群众福祉,更是当前精准扶贫的主线和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是从精准脱贫的角度出发,分析Y县扶贫资金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扶贫资金审计监督机制。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在精准脱贫视域下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论述。首先对精准脱贫和审计监督机制的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重点分析了精准脱贫的主要特点以及精准脱贫视域下审计监督的重点,为下文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其次通过对Y县财政扶贫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结果的介绍和分析,阐述当前我国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现实状况。然后结合案例分析,从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审计质量、审计力量和审计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我国扶贫审计监督机制的主要因素。最后从精准脱贫的角度对完善当前审计监督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扶贫资金审计监督机制提出解决思路,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