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谚作为一种口头流传材料,是俗文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在中国文学中影响独特。《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是保存谣谚的宝库,本文以《左传》和《国语》这两部先秦时期的史书为取材范围,对其中的所征引的谣谚进行研究。《左传》《国语》二书中反复出现征引谣谚现象。谣谚,顾名思义就是歌谣谚语的合称,本文中的谣谚既包括“歌”、“谣”、“诵”、“讴”、“赋”,又包括了谚、语和以“言曰”“闻之”形式称引的言语等,其概念更为宽泛。综合古人今人的有关谣谚方面的研究,谣谚是一种文体,这是针对谣谚是诗的上源而提出的。谣谚的内容丰富深刻,构成形式复杂多样。时政谣谚、事理谣谚与谶纬谣谚三类谣谚构成了《左传》《国语》中谣谚的全部内容。谣谚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其内容中无不透露着善恶观念和民本思想。谣谚的句式多种多样,以四言和杂言为主,简短精炼、体微韵远,易于传诵,为以后诗歌体式之垂范。《左传》《国语》中的谣谚文学特色鲜明,它不仅是名副其实的雅俗结合的奇葩,还是叙事缘情的宁馨儿,更是现实主义的结晶。结合《左传》《国语》二书,其称引谣谚有规律可循,总括起来,指向于三种实际功能:显志达情,占卜预言,针砭时弊。谣谚之功能种种无不与学风和时代息息相关,其产生有自己的必然性。文学活动和传播活动关系紧密,传播使得谣谚得以流传保存,谣谚的产生发展、嬗变离不开传播。从谣谚的传播主体、传播受体、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五个要素中静态地去分析《左传》《国语》中的谣谚,有助于我们看清谣谚传播的各个环节。若在此基础上动态地看,我们可以归纳出单向和互动两种传播模式,因而谣谚在传播链上两头模糊。谣谚它打开了本属于封闭系统的上层传播,使民间信息进入了官方渠道,其传播意义明显。在实际传播中,谣谚存在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