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司法实践中,各种形式的出资不实、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瑕疵出资现象普遍存在。因瑕疵出资而形成的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如何?股权转让后的具体民事责任应该如何分担?这些问题一直都是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审理的焦点和疑难点。2011年实施的公司法解释三虽规定了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的相关责任,但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如何?转让人对其他守约股东的违约责任,受让人是否也要承担连带责任?这些问题公司法解释三并未涉及,还有其对瑕疵出资股权的规定也较简单,对此还值得进一步商讨。本文主要结合学说观点、相关规范性意见和司法判例,对瑕疵出资股权转让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探析。除引言、结论外,本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瑕疵出资股权的法律界定。瑕疵出资股权是指按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等规定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仍被公司登记文件记载为股东而享有受到一定限制权利的股权。它还具有可转让性、可弥补性、股权权利受限制性等特征,货币出资不足、现物出资不实、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是其常见纠纷类型。第二部分探讨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通过对无效说、区分说、可撤销说和有效说四种学说观点的评析,结合司法实务中的做法,认为善意受让人受欺诈时可撤销合同,法院应予支持。但法官要持谨慎态度,在转让人拒绝或其他原因不能弥补瑕疵时再撤销合同,且要严格认定受让人的善意和转让人欺诈的构成。第三部分探析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民事责任的具体承担。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转让人仍须承担瑕疵出资责任。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股权存在瑕疵出资时,与转让人对公司承担连带的差额补足责任,善意受让人则不承担责任。不论受让人主观善意或恶意都与转让人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的补充赔偿责任。受让人明知瑕疵出资事实的,还须对公司其他守约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四部分探讨善意受让人的权利救济。善意受让人除行使撤销权、追偿权外,还可向转让人主张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瑕疵担保责任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