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减轻了社会压力,化解了社会矛盾。但是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我国低保制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经多次调整,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仍然存在着总体水平偏低,维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有困难;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速度与CPI涨幅不协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医疗费用,对低保对象的子女教育问题重视不够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效果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能否起到“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并且最终实现应保尽保的功能与平均工资水平和家庭收入情况、物价水平、财政收支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同时将这些因素作为评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度性的依据。研究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经验,力求在具体国情下,科学有效设计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方案。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剖析了西方国家和我国古代有关社会救助的思想理论渊源;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引入数理模型对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适度性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借鉴;第六部分对完善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