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骨转移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探讨不同证型与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挖掘非小细胞肺癌的高危临床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旨在为中医临床早期防治骨转移提供可靠参考。方法:(1)回顾性分析61例主要诊治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有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病理类型,初诊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钠离子、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水平、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并收集治疗过程中患者使用中药、中成药治疗时间,建立骨转移相关因素表,将数据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形成结论,进行讨论;依据以上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区分危险人群,计算不同人群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概率。(2)使用Kaplan-Meier检验来分析中医药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进展时间的影响。(3)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OX回归分析显示体能状态差(ECOG评分≥2)、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低、中、高危风险组患者1年内骨转移风险估计为34.6%、67.1%、100%,具有预测意义(P<0.001)。2.K-M曲线显示中医药治疗组对于延长骨转移进展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中医证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之前得到的危险因素体能状态差(ECOG评分≥2)之间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53>0.05),提示二者之间无相关性;与肿瘤病理分型为腺癌之间有相关性(P<0.05),其证型分布为:肺脾气虚证21例(45.6%)>气阴两虚证9例(19.6%)=痰浊瘀结证9例(19.6%)>瘀血阻肺证7例(15.2%);与碱性磷酸酶升高有相关性(P<0.05),其证型分布为:肺脾气虚证14例(56%)>痰浊瘀结证5例(20%)>气阴两虚证4例(16%)>瘀血阻肺证2例(8%)。结论:1.体能状态差(ECOG评分≥2)、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肺癌病理分型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合并中医药治疗能延长骨转移进展时间。3.病理分型为腺癌、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以肺脾气虚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常见,对于未来非小细胞肺癌肺脾气虚证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监测,防范骨转移的发生。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采用孔圣枕中丹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观察并分析此治疗方案对本病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以此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为中医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人,治疗组给予孔圣枕中丹加味联合更年贴(中药联合贴敷组),对照组给
目的:对比观察五脏调神法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差异,为五脏调神法针刺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临床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号码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给予五脏调神法针刺治疗,主穴:双侧心俞、肾俞、肝俞、脾俞、肺俞、四神针;对照组给予
目的:通过观察四逆和胃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证型为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新证据,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参照罗马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及中医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纳入10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患者,均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按照临床试验1:1:1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观察组2(36例)、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护卫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门诊的符合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治疗组:益气温阳护卫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组(对照组45例)。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评分及血清IL-33的水
目的:收集整理出喻嘉言、龚廷贤、李梴、危亦林、谢映庐等5位旴江代表医家的7部医学著作中记载消渴病的内容,以此内容为基础,研究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治特色、预后调护等;并统计其方药使用的数据,统计药物种类及数量,归纳总结出旴江医家治疗消渴病的用药特色。从中挖掘出旴江名医消渴病的证治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收集整理喻嘉言、龚廷贤、李梴、危亦林、谢映庐等5位医家的7部医学著作中记载消渴病的内容。从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平行的临床研究方法,以紧张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热敏灸联合针刺疗法、单纯针刺疗法两种不同的刺激方式作用于筋结点观察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情况及情绪改善情况,为优化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紧张型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单纯针刺组,每组各30例,首先采用双手触诊法在患者头痛区域、与头痛区域相应的经筋循行部位及神经节段分布区
疫情背景下,重大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以及居家隔离政策带来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们普遍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会对个体的心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抗疫进程中,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气功导引功法在疫情的预防、康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传统功法以大众普适健身锻炼为主,对于疫情背景下人们面临的心身问题而言,缺乏特异针对性。对此,我们针对疫情背景下人们的心身问题,特别编创了适应性强
目的1、研究VSD技术促进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2、观察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生活质量各维度及肛瘘发生率与VSD的应用之间的联系。3、探讨VSD技术促进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行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的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引流术+VSD辅助治
目的:探究芪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择140只三月大SD系雌性大鼠,250±20g,其中随机取120只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模型,剩余20只为空白(A组)。将全部的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六个组,模型组(B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C组),芪骨胶囊治疗组(D组),低剂量芪骨+阿仑膦酸钠组(E组),中剂量芪骨+阿仑膦酸钠组(F组)和高剂量芪骨+阿仑膦酸钠组(G组),共七组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对《伤寒杂病论》中涉及饮食描述的条文进行研究,提取张仲景对“饮食”相关症状的不同描述,辨别其含义,并根据其特点作出分类。对其中的阳性症状,探求其病因病机、发病机理、症状特点、鉴别要点;对其中的阴性症状,探求张仲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规律,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伤寒杂病论》,丰富临床辨证资料。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归纳总结研究。首先,筛选出《伤寒杂病论》中涉及“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