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高一志(Alfonso Vagnoni,1566-1640),又名王丰肃,字则圣,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在修辞学、哲学等领域学有专长。1603年启程来华。《利玛窦中国札记》称他“初入中国之四年,精研中国语言文字,欧罗巴人鲜有能及之者,因是撰作甚多,颇为中国文士所叹赏”。后因卷入1616年的南京教案,被逐出境,居留澳门多年。直至1624年重返内地,赴山西绛州、蒲州等地传教,并改名高一志。随着京城历局的成立,在华耶稣会士重新获得合法传教地位,高一志也得以摆脱教案的牵累,笔耕不辍,成为了继利玛窦之后积极推动知识传教的关键人物之一。关于高一志其人,学界着墨较多的是他在南京教案当中所扮演的主角身份,余则知之寥寥。尤其是他来华之前的经历,尚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而其著述,在刻印版本、写作时间、翻译原本等问题方面也颇具争议,值得详考。本项目一方面对西学东传当中的重要翻译原本——亚里士多德哲学讲义“科英布拉评注”做出了初步考察,并就晚期斯多亚派、文艺复兴运动对高一志著述的影响等问题,逐一进行史料意义上的考证。不仅推翻了一些旧说,而且有了新的重要发现,从而深化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在西学东传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也以斯多亚派与基督神学之间特殊关系为背景,强调文艺复兴时期复活的晚期斯多亚学派、圣经人文主义在西学东传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无论是就知识传教还是就西学东传而言,高一志著作在历史叙述的连贯性上以及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上,均具有明显的时代典范意义。对于突显高一志及其著作在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积极贡献,对于认识西方哲学思想以不同面目的传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告内容共分三章:第一章对高一志生平及著述做了初步的考察;第二章就高一志著述来源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中包括高一志著述与科因布拉评注、晚期斯多亚学派、伊拉斯谟《譬喻集》《名言录》等之间关系;第三章重点探讨了高一志“义礼西学”的版本问题,及其与山西地方教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