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论文首先总结分析近年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规律及与药物治疗进行疗效的Meta分析对比,然后进行补肾益髓埋线法与传统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观察对比和研究,以对比观察补肾益髓埋线法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方法: 论文分为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1.文献研究部分:本文首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2.临床研究部分:课题共收集病例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补肾益髓埋线疗法,每2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加罗盖全各一粒,每天一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均给予骨密度测定及SF-36生存质量量表问卷调查。 结果: 文献研究部分:共纳入文献28篇并对其一般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总结了临床常用腧穴。对其中21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质量进行评价,发现近年RCT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极易发生偏移。最后对符合标准的8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针灸组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OR=2.10[1.28,3.46]);针药结合组与药物组也有统计学差异(OR=4.02[1.96,8.23])。说明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优于药物组。 临床研究部分:(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骨密度水平、SF-36量表各维度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的高,表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 (3)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均较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两组间的差值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手段对骨密度均有影响,但其影响在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 (4)两组治疗均对生理功能(PF)、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健康变化(HT)领域有积极影响,其治疗前后分值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领域无明显影响,其治疗前后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对活力(VT)领域有积极影响,其治疗前后分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则对活力(VT)领域无影响,其治疗前后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治疗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对比方面来看,实验组在 BP、VT领域方面的积极影响作用比对照组大,其治疗前后差值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发现针灸能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且与药物组对比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为后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临床研究部分则说明补肾益髓埋线法能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能小幅度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水平,并能良好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生存质量。与传统药物疗法相比,补肾益髓埋线法廉价、有效且副作用少,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一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