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创作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身份和身份建构理论以及福柯、拉康的心理分析等其他西方文艺理论,分析瓦尔泽在写作中体现的对自我作为艺术家及社会底层小人物这类族群的身份认同及身份建构,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深层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身份危机,透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瓦尔泽的身份观,讨论作家写作与身份、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遭遇,瓦尔泽的自传体作品中隐含着对他所属的那一社会群体的身份问题思考,这也正是本文所关注的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我国国内已出现不少对外国文学作品中身份问题的讨论,但对罗伯特·瓦尔泽作品中的身份危机和身份问题研究尚处于空白,因此本文在这一课题的探讨对于罗伯特·瓦尔泽研究乃至国内德语文学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笔者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唐纳兄妹》(Geschwister Tanner)、《助手》(Der Gehülfe)、《雅考伯·封·贡腾》(Jakobvon Gunten)为主要例证展开论述。瓦尔泽以他自传体小说中这些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现状作为叙述对象,在作品中探讨处于社会边缘的社会底层小人物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生存和精神状况,而这些也正是他本人生活和心理世界的反映。全文共分为六章。绪论扼要介绍了瓦尔泽的文学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其三部自传体柏林小说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写作的出发点、角度和理论背景,即对研究三部小说所需的基本概念如“身份”、“身份认同”进行界定;第一章介绍了瓦尔泽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瓦尔泽和他所处时代的关系及其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分别对三部自传体作品进行扼要的文本分析和探讨,呈现出三部自传体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挖掘作品中主人公深层的心理状态;第五章阐释瓦尔泽写作与身份的关系,总结三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之间及其与瓦尔泽的共通点,论述作家在其自传体小说中的身份构建;第六章为结语,指出瓦尔泽最终在写作中实现了自我身份,找到了身份的归属,强调其作品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