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演进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属于导师李和平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山地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批准号:51178479)的子课题——西南山地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演进研究。  基于西南山地传统城镇建设性破坏严重、文化内涵流失等现实背景,以及文化景观这一遗产类型和保护观念的理论背景,选取西南山地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其演进过程及动力机制。本文将文化景观这一理念引入到我国西南山地的传统盐业城镇保护中来,通过对盐业城镇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解析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在文化系统和物质系统上的构成类型以及空间载体的表现形式,梳理其在不同演进阶段动态变化的过程、特色和动因。旨在挖掘出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的演进规律,并推导出内在的动力机制,继而探寻在保护更新实践当中的适应性保护理论和方法。  本文的行文组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通过研究背景分析说明论文的选题缘起,解析论文的重要概念并界定研究对象,回溯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摸清研究趋势,定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从而理清思路,提出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至第四章构成论文的第二部分,多角度分析问题,为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作好铺垫。第二章概述西南山地盐业城镇发展背景,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探寻盐业与传统盐业城镇在大的发展趋势上的联系,并且总结出影响传统盐业城镇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第三章研究西南山地盐业城镇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布,构建西南地区传统盐业城镇体系的空间地理图景,总结盐业城镇的分布特点,进而选取典型的传统盐业城镇作为研究案例承接下文的具体分析。第四章分析西南山地盐业城镇的文化景观构成,分别从文化景观的价值构成要素和物质构成要素来解析文化景观,再将文化景观落实在形态格局、特色场所和典型地标三个层级的空间载体上,为核心章节的具体分析搭建横向的内容构架。  第五章构成论文的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章节。以盐业城镇文化景观演进的时间进程为线索,分为生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通过案例比较和系统分析,对文化景观在其演进的每个阶段,在三个层面的空间载体上所表现的阶段性演进特点进行论述,并归纳出各个阶段的演进动因。  第六章和第七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第六章,总结文化景观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并提出贯穿演进过程始终的最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在此基础上明确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的保护重点,进而提出指导保护更新实践的适应性的理论和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为设计者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型与研究手段,由此不断衍生出的逻辑化的数理体系也的确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为我们规避了
公共租赁房作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题的重要手段,在国内掀起一阵热潮,以重庆为代表的公租房项目的大规模、高效率投建,为居住者提供了遮风避雨的栖居之所。然而与此同时
对建筑学术史和建筑学家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建筑学术史发展的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开拓性、前瞻性指导;作为建筑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个体——建
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青岛的老城区,集中体现了青岛的殖民统治色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在“体验经济”的时代中,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文化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节奏加速,人们的养老观念与模式也在转变,结合我国的基本养老现状,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养老体系,社区日间照料作为社
随着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对于生态敏感的陕南地区更是如此。陕西“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增强城镇
学界对于本质主义静态研究模式的质疑和批评,使文化实践、现象、创造和再生产成为当下的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有关“民间文化遗产”的讨论,不应仅仅满足于从非物质文化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社区照顾”理念,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即是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层面最
自200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随着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苏州老龄化、空巢化程度加剧,并且出现老新村的老龄化程度比整个苏州城老龄化更胜一筹的
近些年来中国各城市广泛开展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园林植物是城市构成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植物进行夜景照明是城市为塑造夜间景观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园林植物夜景使用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