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节奏加速,人们的养老观念与模式也在转变,结合我国的基本养老现状,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养老体系,社区日间照料作为社区养老的重要模式也逐步受到社会认可,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分别从选址规划、服务需求及差异、空间配置、设施合用等几个方面对日间照料中心进行研究。作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使用率低下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可达性与功能配置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同时调查发现步行是老年人到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最主要方式,因此作者从步行可达性方面立足着手研究。作者通过对可达性理论及步行可达研究的梳理,总结出个人因素、步行可达因素以及山地环境等三方面对步行可达的影响因子,并制定问卷实地调查,利用SPSS软件分析出使用者满意度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步行网格、步行距离及步行坡度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因素,由此三点展开讨论并构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步行可达的研究框架。作者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所在的地形和小区位置的关系,分为中坡区-小区内部、中坡区-外部临街、缓坡区-小区内部及缓坡区-外部临街四种类型。首先利用多种卫星遥感地图绘制地形图,测得步行网格的非直线系数PRD,数据表明缓坡区的可达性优于中坡区,外部临街的可达性优于小区内部,然后通过道路网格评价指标既路网密度、交叉口密度、路段节点与PRD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路网形态与PRD的潜在影响既以有机路网为主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PRD值与道路节点比、交叉口密度呈负相关;以方格路网为主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PRD值与交叉口密度呈负相关。然后通过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制定老年人到达日间照料中心的实际步行距离与坡度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分析数据,采用使用者满意度为“一般”时对应的数值,导出使用者对实际步行距离和步行坡度建议值。通过对重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步行可达分析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提出步行网格优化策略,实际服务距离与规划指导以及坡度建议值与优化策略,最后总结出重庆主城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选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