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微沟槽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生学研究发现表面微结构可以改变边界层结构,抑制湍流猝发频率和强度,降低表面摩擦阻力,为运动物体气动性能优化提供了新思路,其中,微沟槽减阻技术因不需要消耗其它能量同时具有很好的减阻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NACA65-010叶型为对象,对于沿流向布置的对称V型和梯形沟槽结构,分别在可压缩与不可压来流条件下,采用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表面微沟槽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研究及减阻流动机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在可压缩来流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 V形沟槽间隔、沟槽顶角、沟槽位置、沟槽尺寸、沟槽形状等参数对压气机叶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来流湍流度和来流马赫数对带V形沟槽叶型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以V形沟槽叶型为例进行了减阻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总压损失降低主要由吸力面沟槽产生,合理匹配沟槽几何参数、覆盖范围以及来流条件,可实现较优的减损效果。对优选得到的吸力面局部带沟槽结构,相同冲角下无间隔沟槽的减损效果优于有间隔沟槽的减损效果,当无间隔沟槽顶角度为60度时减损效果最优;相同沟槽结构的减损效果与冲角相关。来流湍流度增加使得相同冲角下光滑叶片和带沟槽叶片的总压损失增大,相同沟槽结构在同一冲角下的减损效果及最优减损效果对应的冲角受来流湍流度影响。冲角不变时相同沟槽结构的减损效果随来流马赫数增大整体呈下降趋势,最佳减损效果对应的无量纲沟槽宽度和具有减损效果的无量纲沟槽宽度范围不同。当保持沟槽无量纲宽度不变和沟槽其它参数不变时,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最佳减损效果及其对应的冲角不同,较低来流马赫数条件下最佳减损效果更突出。当吸力面15%-50%弦长范围覆盖顶角为60度无间隔V形沟槽和来流湍流度5%时,0.4来流马赫数下在0度冲角的最大减损量为3.3%,此时无量纲沟槽宽度为12.3;0.3来流马赫数时在8度冲角的最大减损量为3.23%,此时无量纲沟槽宽度为15。研究发现表面微沟槽对叶型气流折转角特性的影响不明显。与光滑叶片对比,相同冲角下微沟槽叶片的壁面平均剪切应力和湍动能均小于光滑叶片,湍流边界层损失减小,同时,微沟槽可以推迟边界层流动分离的产生,从而降低叶型损失。V形沟槽和梯形沟槽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沟槽形状在一定冲角范围内均可以降低叶型损失,最优减损效果极其对应的冲角不同,其中,V形沟槽的最优减损效果优于梯形沟槽。梯形沟槽对叶型气流折转角特性的影响同样不明显。(2)在不可压来流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流向对称V形沟槽位置、沟槽尺寸、来流湍流度等参数对压气机叶型气动性能的影响;在V形沟槽优选方案基础上,对比分析了 V形和梯形沟槽减损效果的差异;在典型冲角下分析了以上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对V形沟槽与梯形沟槽进行了减阻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吸力面局部沟槽叶片,在低湍流度条件下沟槽布置在分离区之前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当沟槽布置在分离区时减损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增阻现象;不同沟槽位置的最佳减损效果及其对应的冲角不同;对于最佳沟槽位置,相同冲角下不同沟槽尺寸对应最佳减损效果不同。相同冲角下,来流湍流度增加使得吸力面局部沟槽叶片的总压损失减小,气流折转角增加;相同冲角下,吸力面局部沟槽叶片在不同来流湍流度下对应的减损效果不同;湍流度增加沟槽的减损效果降低。在0度冲角下,V形沟槽在来流湍流度1%时最大减损量为5.78%;在来流湍流度5%时的最大减损量为1.1%。V形沟槽对叶型气流折转角特性的影响不明显。V形沟槽和梯形沟槽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沟槽形状在一定冲角范围内均可以降低叶型损失,最优减损效果极其对应的冲角不同,其中,V形沟槽的最优减损效果优于梯形沟槽。梯形沟槽对叶型气流折转角特性的影响同样不明显。与光滑叶型相比,沟槽结构能够减小壁面剪切应力,改变近壁面速度分布以及边界层分布。同时抑制流体在分离区展向方向上的能量交换,减小湍动能进而达到减损的效果。(3)采用超精密加工方式在叶片吸力面20%-50%弦长范围加工顶角为30度、高宽比为0.5、宽度为0.185mm的无间隔梯形沟槽。在来流速度25m/s、湍流度1%条件下进行低速叶栅吹风实验,此时沟槽无量纲宽度为17,在0度冲角下梯形沟槽能够使得叶型损失减少26.2%。
其他文献
低阶煤的分质分级和梯级利用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战略发展方向,主要途径是煤气化和煤热解。气化和热解过程产生的残碳和半焦可以作为燃料再次利用,这类燃料挥发分含量低,称之为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普遍存在着火困难、燃烧稳定性差、燃烧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预热燃烧技术能够实现难燃固体燃料的高效燃烧及低NOx排放,基于该技术,本课题提出一种将分离和返料装置内置在提升管中的内循环预热装置用于燃料的稳定预热,
在能源利用中热传递的控制和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目标和方向,而固态器件热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热整流现象。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围绕硫化钼薄膜导热性质和热整流效应开展的。首先,为了测量二硫化钼薄膜的导热系数,本文开展了适用低维材料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研究,搭建了相应实验台,并采用标准的微米铂丝进行了系统校准。结合自主研制的微纳悬空探测器,利用该系统测量了一种单根纳米竹节状聚合物材料,其极低的导热系数表明该
发动机在高空条件下,由于吸雨、吸雹和进气畸变等因素使得进入燃烧室的气流不稳定,容易引发燃烧室熄火现象,高空环境下,空气温度及压力较低,燃油的雾化蒸发效果较差,造成点火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外关于燃烧室在高空极端条件下的再点火研究较少,低温低压环境对燃烧室高空再点火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及研究现状,本文以单头部及五头部线性排列模型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低温低压环境中的流场、燃油分布、燃烧室点火及
燃气轮机是重要的能源动力装备,其应用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目前急需突破的被“卡脖子”的技术之一。污染排放问题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排放不达标将不能进入商业市场,燃气轮机技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积累运行数据从而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突破燃气轮机的低污染燃烧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燃气轮机的竞争力,促进燃气轮机产业良性发展。本文在文献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中
碳烟主要由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碳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工业对炭黑生产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对碳烟生成机理和碳烟模型进行研究。碳烟生成是燃烧过程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涉及燃烧化学、流体力学、质量热输运和颗粒动力学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尽管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有关碳烟生成仍有许多基础性科研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碳氢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烟生成机理和模型进行研究。论文首先阐明了碳烟对环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化石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动力机械未来的发展更注重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作为动力来源的动力机械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是无人机技术与太阳能动力技术结合的产物,采用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作为能源系统,利用太阳能作为其动力来源,通过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实现超长航时的飞行,具有跨昼夜甚至跨月持续飞行的
随着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列车安全问题也备受瞩目,但是列车故障检测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处理过程复杂。异构并行系统的强大计算资源与深度学习的发展也为大数据处理带来了新的方向。如何结合大数据异构并行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解决列车故障检测问题,并保证其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从面向列车故障检测的大数据处理应用着手,从平台体系结构、与深度学习系统的通信技术、编程框架等方面设计并实现面向列车故
随着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和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以清洁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高压紧凑式换热器是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循环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一方面,超临界流体在临界点附近的物性剧变特点导致二氧化碳独特的管内流动换热特性,另一方面,非均匀热容、沿程换热及压降的多变特性使换热器的优化方法不同
漏洞重现是调试软件缺陷的关键步骤,基于目前的技术栈,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手工完成。尽管崩溃报告在软件发生错误时被捕获,并发送给软件供应商,但它几乎不能用作漏洞重现。主要的原因是,来自软件用户的崩溃报告通常缺少许多关键因素(例如,软件安装,触发方法),这使得漏洞重现变得更为困难。更糟糕的是,软件可配置选项(即,一个软件系统被定制以在特定上下文或场景中使用的能力)的不确定性,对重现仅存在于某些特定的
一名男生进入某重点高中后,学习勤奋努力,高二时进入了年级前一百名。到了高三,男生更努力了,但成绩反而下降了。男生不服输,每天都学习到很晚,但成绩一次不如一次。班主任也弄不清哪里出了问题。最后,男生由家长陪同接受了心理辅导,他的成绩才逐渐恢复正常。为什么男生的成绩会下降?为什么接受心理辅导后,他的成绩恢复正常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