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a Female Tibetan English Teacher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tear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师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处于动态的社会与教学环境当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逐渐进步的过程,是在探索性、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就的。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形式,结合教师教育及发展的理论,对一位藏族英语女教师进行了历时一年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民族志常用的三大研究方法:个案研究、生活史研究以及叙事研究。基于近年来教师教育与发展、教师工作和生活,以及教师身份的研究启示,本文试图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该研究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受过教育的女性?(2)该研究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英语教师?(3)该研究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藏族人?   本文首先从呈现该教师特殊的教育经历入手,探讨这些经历对其课堂教学的影响。其次,通过她的学生、领导、同事对其教学与为人的描述,她对自身文化身份、对工作与生活关系的理解,以及她对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定位,从而展现藏族英语女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文章所呈现的藏族女教师的人生经历及对其真实教学生活的探究,是了解藏族英语女教师的一面镜子,也是思考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与发展的一个窗口,更是搭建民族间相互理解的一座桥梁。
其他文献
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对中西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文学作品与自传两者都善于把个人命运、情感经历与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这使得她的作品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具
在目前对语言各子系统的研究中,对词汇的探究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主因在于20世纪的主流语言学(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把词库看成是不规则体的清单,只是语法的附录。换言之
关于双语心理词汇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French& Jacquet,2004)。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人们提出了一些理论,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双语水平不平衡的双语者使用L2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自Lakoff和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面世以来,隐喻研究已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研究发展到认知心理
2000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且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总是寓意颇深、耐人寻味。他的小说通常以性爱、信仰危机、非理性主义、怀疑论、否定论等为基本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