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测度与优化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unyb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转型关键期,只有创新才可能使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京津冀区域的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力量。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区域创新发展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效路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这一课题已经是我国的国家级战略,在相关文件相继出台后,推动该地域协同发展的重点是在如何落实各项具体政策上。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对资金的需求,健全的金融协同发展体系支持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的金融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但从金融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旨在研究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程度并拟提供一些尽可能合理的优化建议给相关部门。本文界定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为立足于区域金融业发展现状,承认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在市场经济体系内,以区域内要素资源禀赋为依据合理分工与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协调统一金融政策与金融行动,形成区域间金融要素流动有序,收益分配合理,发展差距适度的良性循环。将区域内分散的金融市场整合成一个大的区域金融市场,使整合后的系统的区域金融市场能承担更大的风险波动性,最终达到区域内金融业发展差距缩小与金融业结构合理的目标。对于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的研究,本文则采用储蓄-投资相关系数来衡量。通过计算区域内贷款率与存款率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比较,系数越趋于0说明区域间的金融协同发展程度越高,反之,该系数如果趋近于1则表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更低。本文前两部分分别梳理了关于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着重对现有文献中研究较多的关于我国长三角地区金融协同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与借鉴。从第三部分逐步开始分析京津冀区域的这一问题,先是从现状入手,分别比较了区域内两市一省地区各自的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的具体状况,并总结了一些有利于金融协同发展的条件。第四部分应用F-H模型对三地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金融协同发展的程度,由此得到无条件的相关系数为0.47,在剔除地方政府影响因素后,有条件的储蓄-投资相关系数为0.43,进一步剔除金融业发展环境影响后,这一数据为0.36,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逐步提高,表明制约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因素可以从地方政府的影响及金融业发展环境影响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五部分深入分析了制约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因素,并将地方政府的影响因素分为行政壁垒及缺乏权威的金融组织机构协调两方面,将经济金融的波动影响细化为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及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阐述。最后,针对各个制约因素,分别从转变政府金融监管方式、国家层面的金融组织机构的创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构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总结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优化建议。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文的出发视角是基于金融改革创新对其协同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二是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内各地的经济金融发展有着较大的差距,自身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以它作为研究对象更能说明问题;三是运用F-H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通过数据得出了制约该地区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便后续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由于时间、精力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有限,实证研究数据只更新到2013年;二是量化分析本文只选用了F-H模型这一种方法,有待进一步比较与完善;三是本题是一个长期课题,有待实践检验与调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相应的投融资机制愈发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募集资金以解决自身长期发展中的问题,但企业融资以后是否有效促进了自身绩
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工是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一体化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环北京地区产业经济一体化是打造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一环。环北京地区作为重要
我国《担保法》禁止国家机关为企业提供违规担保,本文所讨论的政府担保是指政府通过建立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融资担保。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和推动技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不但具有筹集资金、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金流通效率的功能,而且还会通过种种渠道对宏观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在我国,股票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技术创新在带来各国经济的巨大发展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