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肾蠲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师认为痛风性肾病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从中医角度来说,属于痹证与肾劳的合病。在本病的病机转化过程中,气阴两虚湿浊证是本病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针对气阴两虚湿浊证开展中医临床的诊疗,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因此创立了护肾蠲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临床观察,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护肾蠲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在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关节症状方面作用,并与炎琥宁组进行对照,探讨护肾蠲痹汤的疗效机理,为临床痛风性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将30例符合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护肾蠲痹汤,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320mg静滴,14天为一疗程,一般观察1-2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浆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清胆固醇(CHO)、血清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白球比(A/G)实验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结果:(1)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疗效率为73%,对照组总疗效率为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上比较,治疗组疗效率为93.3%,对照组疗效率为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血UA、Scr水平,提高Ccr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对治疗前后血WBC、RBC、Hb、AST、ALT,ALB、A/G、CHO、TG水平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对血常规、肝功能、血脂无明显影响。(5)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关节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关节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上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在关节疼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护肾蠲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
其他文献
论文以《伤寒论》等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前期已证实益气清热活血法及其代表方仁术健胃颗粒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基础上,为胃癌术后的治疗探索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为抗肿瘤术
目的:探讨腻苔的舌象特点、病理本质及其病证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腻苔的临床意义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为腻苔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和基础性工作。   方法:用
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配合甲羟孕酮对比单纯甲羟孕酮治疗癌症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遵循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从理论、临床两方面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设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生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在关节滑液的白细胞内可找到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