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DE-CTA与2D-DSA、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分析三者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最佳、合理的检查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08月至2013年03月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年龄21~78岁。入院时进行Hunt-Hess临床分级。所有患者常规DE-CTA检查,并于两周内行2D-DSA及3D-DSA造影检查。以3D-DSA检查结果为标准,按瘤体大小分两组(≤3mm组及>3mm组),回顾性分析DE-CTA、2D-DSA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瘤颈及其载瘤动脉空间关系显示的清晰程度;比较颅内动脉瘤瘤体长径、短径及瘤颈横径测量的差异,并对比分析DE-CTA与2D-DSA、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采用t检验、X2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2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3D-DSA证实46例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检出49个动脉瘤,≤3mm动脉瘤12个,>3mm动脉瘤37个。以3D-DSA结果为诊断标准,DE-CTA正确检出43例患者,46个动脉瘤,漏诊3个动脉瘤,误诊1个动脉瘤,≤3mm动脉瘤11个,>3mm动脉瘤35个。诊断≤3mm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3.3%,诊断>3mm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6%和100%。2D-DSA正确检出42例患者,45个动脉瘤,漏诊4个,≤3mm动脉瘤9个,>3mm动脉瘤36个。诊断≤3mm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100%,诊断>3mm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和100%。2.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论是对>3mm的颅内动脉瘤还是≤3mm的颅内动脉瘤,DE-CTA与2D-DSA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总体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DE-CTA与2D-DSA之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1.000)。3.对于检出动脉瘤瘤颈与邻近载瘤动脉空间结构显示情况看,在对>3mm组动脉瘤及总体检出动脉瘤来看,DE-CTA与2D-DSA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对≤3mm组动脉瘤,DE-CTA与2D-DSA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是>3mm组动脉瘤还是≤3mm组动脉瘤,在3D-DSA与DE-CTA及2D-DSA间均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在动脉瘤瘤体长径、短径测量上,DE-CTA与2D-DSA测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但2D-DSA分别与DE-CTA、3D-DSA在动脉瘤瘤颈横径测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DE-CTA、2D-DSA无论是>3mm组动脉瘤还是≤3mm组动脉瘤,在动脉瘤检出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瘤颈与邻近载瘤动脉空间结构显示方面,在>3mm组动脉瘤,DE-CTA要优于2D-DSA,≤3mm组动脉瘤,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是>3mm组动脉瘤还是≤3mm组动脉瘤,3D-DSA要明显优于DE-CTA及2D-DSA。在检出动脉瘤瘤体长径、短径测量上,DE-CTA与2D-DSA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瘤颈横径的测量上DE-CTA、3D-DSA要比2D-DSA准确(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