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财政作为国家与公民财富分配的一种形式,其何来何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代思想以及体制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并不清楚公共财政为何物,即使自1998年我国开始试图构建公共财政的体制与机制,但至今成果甚微,尤其是仍未从国家宪政层面就如何构建公共财政做出高屋建瓴的规范。而根据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公共财政以及公共财政制度并非只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机械反映,对其在理论上探讨以及梳理的同时也会对现实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从国家宪政与宪政建设的层面来考量公共财政制度,并对相关制度进行探讨和梳理是出于针对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联系的财政体制改革的重新审视和有益尝试,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通过理论尤其是法学理论的探讨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功转型提供具有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并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保障。这一基于经济学理论、法学理论并上升到宪政层次上探讨的制度构架并非单单只是着眼于宪法,而更应该从维护宪政秩序的角度出发,针对整个财政制度进行理论探讨和制度梳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共财政这一大工程做到彼此之间的和谐有序,并最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添献力量。因此本文以宪政为视角,通过阐述和分析相关经济学以及法学理论,针对我国公共财政转型这一历史任务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试图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和引进先进立法经验,为我国向公共财政的转型提供一己之见。本文试图从宪政的角度对我国公共财政制度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该章中,重点说明了本文的现实意义,对从立宪层面构建公共财政制度提出了具体时空的限定和铺垫,指出公共财政制度的构建,既有赖于国家的宪政建设,同时又会对国家的宪政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国家的政治文明、依法行政以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第二章为公共财政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对公共财政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就公共财政与宪政建设的关系进行理顺。其后针对公共财政制度进行法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分析,以此来试图理顺宪政建设与公共财政的关系。为后文行文奠定理论基础,并最终对应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为我国共财政立法的构建与完善提供理论高度的论述第三章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文章回归现实层面,详细的论述了我国财政建设以及财政立法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我国财政建设的历史沿革、现状、立法的进展、以及立法面临的问题的论述与分析,指出我国现今财政建设的困境,并为后文的借鉴与完善进行了铺垫。第四章为国外公共财政制度的经验。文章将视野投入国际,通过对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介绍与分析,并结合上文我国财政建设以及公共财政制度中间的困境与问题,分析与总结国外公共财政立法的经验,从而为后文进行比对性的借鉴提供基础。第五章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在总结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现状及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公共财政的理论成果,就我国如何从宪政层面推进公共财政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并以此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提供一己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