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起,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几次提出中国经济需要适应“新常态”,这也是对经济转型的最新概括。随着经济转型、金融结构的转变以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大批量涌现,这会对货币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影响相关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所以研究经济转型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在现阶段货币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一些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已经被划分到广义货币的范畴,货币与非货币金融资产的相互替代程度增强,即“货币”已转变为“流动性”,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经济转型对我国流动性需求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控效率。在过去的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纵观国内学者关于经济转型的研究内容,大部分都是从定性角度加以分析的,而从定量角度加以分析的文章少之又少,而且实证数据的涵盖范围大部分都停滞于2012年,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现阶段政策制定的可参考性较弱。第二个问题是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内容都是货币需求以及货币需求函数,关于流动性需求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对于我国的宏观流动性需求研究较少,即并未考虑传统货币的外延,这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文的创新点就是突破了货币的限制,主要研究内容是经济转型与我国宏观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收集相关数据后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根据所得结论对我国经济政策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然后对经济转型和流动性需求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以及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济转型对流动性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对经济转型的概念加以阐述,利用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的状态;其次介绍了流动性需求的主要含义,即流动性需求主要是货币需求的外延和拓展;然后叙述了货币需求和流动性需求的联系与区别;最后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和货币替代的结构性变化两个角度理论分析了经济转型对流动性需求的影响,阐述了影响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在阅读相关文献后本文对于经济转型选取了两个变量:第一个是第三产业累计增加值在GDP累计增加值中的占比(RATE1)来衡量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变化,第二个是金融机构外币资金在M1中的占比(RATE2)来衡量货币替代的结构性变化,在对M2与社会融资规模进行对比后,选取社会融资规模来衡量流动性需求,用LMM表示,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对其做了对数处理。建立VAR模型后发现经济转型的确对流动性需求有所影响。第四部分是在上述背景介绍、概念阐述和模型结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前文的结论并且对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两个结论,第一是流动性需求与RATE1成正方向变动,即当RATE1上升时流动性需求会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短期资金,平均一单位第三产业增加值所需的货币存量要比第一或第二产业多很多,尽管第二产业在我国总产出中占比较大,但是由于其产业特点,第二产业对资金的运用主要是沉淀资金量,相比而言,货币在第三产业中的流动速度要快很多,庞大的资金流动量对流动性需求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当RATE1上升时,会导致LMM上升。第二个结论是流动性需求与RATE2成反方向变动,即当RATE2上升时流动性需求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必然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动,从而会对一国的流动性需求产生影响,当外币资金占比上升时,由二者的替代关系可知其必然会引起对本国流动性需求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