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铁矿/碳导体材料的污泥厌氧消化强化技术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余污泥作为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副产物,产量巨大。目前,中国大部分污泥仅经过脱水后进行卫生填埋,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风险。厌氧消化是剩余污泥处理的最佳技术之一,在处理污染物时可以产生能源(CH4),但是该技术在中国污泥处理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剩余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难破壁,复杂有机物不易水解;另一方面,传统厌氧消化主要依靠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种间氢传递(IHT),这种代谢方式比较脆弱,产甲烷代谢平衡很容易受到破坏,从而影响整体厌氧消化效果。已有研究表明,导体材料(如碳材料或部分三价铁氧化物)可以促进有机废水(废物)的厌氧消化,原因是导体材料可以介导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电子传递。三价铁氧化物可以富集铁还原菌,并通过异化铁还原参与分解复杂有机物。但是,目前关于磁铁矿/碳导体材料通过异化铁还原或加速微生物间的电子传递对污泥水解酸化和/或产甲烷的作用尚未阐述清楚,不利于该种方法在污泥处理中的技术运用。因此,本研究在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投加磁铁矿/碳导体材料,通过异化铁还原增强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电子传递,从而促进污泥的水解和产甲烷,并在外加电场下进一步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效果,揭示磁铁矿/碳导体材料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技术特征与原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将碳棒投加至污泥厌氧消化器,研究碳棒对污泥厌氧消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投加碳棒到原污泥厌氧反应器中,其甲烷产量比未加碳棒(对照)组高10.2%。为了研究碳棒对污泥水解酸化和产甲烷的各自作用,通过碱预处理加快污泥水解,使之形成小分子有机酸。在该系统中投加碳棒,其甲烷产量比对照组(未加碳棒)高8.9%,乙酸含量降低7.1%。而在抑制产甲烷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以溴乙基磺酸钠和热处理法抑制产甲烷)中,碳棒对产生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影响不大,表明碳棒对污泥的水解酸化作用不显著。因此,可以将碳棒对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改善归结为碳棒对产甲烷过程的促进,即碳棒作为导体材料,可能加速酸化细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电子传递(互养代谢),从而加快乙酸分解和产甲烷。
  (2)为阐明异化铁还原对污泥水解酸化和/或产甲烷的作用,将颗粒活性碳(GAC)、磁铁矿及其组合分别投加到污泥厌氧消化器中。结果表明,磁铁矿、GAC和磁铁矿-GAC组合的平均产甲烷率分别比对照组(无添加以上材料)提高7.3%、13.1%和20%,它们的出水总化学需氧量(TCOD)分别为49.6、48.O和46.6g/L,均低于对照组(53.2g/L)。氮气吸附(N2)、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微生物分析表明,磁铁矿诱导的异化铁还原,促进了污泥水解,为产甲烷提供了适当的底物;而在GAC反应器内,由于GAC本身较高的电导率、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大的接受/贡献电子容量(与丰富的醌类基团有关),有助于介导微生物间的电子传递,从而改善了产甲烷性能。同时添加磁铁矿和GAC,既可以通过异化铁还原提高污泥的水解,又可通过改善铁还原菌与产甲烷菌之间的电子传递而促进产甲烷。
  (3)为了使氧化有机物产生的电子更有效地用于还原CO2产甲烷,通过施加电场驱动电子转移到阴极,从而还原CO2产甲烷。将四氧化三铁修饰碳纸阳极(Fe3O4/C)和碳纸阴极置入厌氧消化器内,在两极施加电压构建单室产甲烷的Fe3O4/C阳极-微生物电解池反应器(Fe3O4/C-MEC)。与未修饰Fe3O4阳极的MEC反应器(C-MEC)相比,Fe3O4/C-MEC累计产甲烷量和T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4.1%和21.8%,相应的Fe3O4/C-MEC反应器的平均阳极库仑效率提高了24.9%,电流计算证实,采用Fe3O4修饰C-MEC的阳极,可促进污泥水解,表现为复杂有机物(如蛋白质和多糖)在阳极的氧化分解得到强化,进而有利于产甲烷。高通量微生物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COMEC反应器相比,Fe3O4/C-MEC反应器的阳极表面污泥中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提高10.7%,悬浮污泥中Clostridiales_IncertaeSedisⅫ相对丰度提高30.1%,且Fe3O4/C阳极表面污泥中的Methanospirillum丰度提高了30.0%。表明电场有助于铁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电子转移,从而促进污泥的分解和产甲烷。
  (4)CO2较低的电子捕获能力不利于阴极CO2的还原,从而影响阳极氧化对污泥的分解。为此,本研究在以碳棒为电极的单室MEC中投加硝酸盐,构成NO3-阴极-MEC,即以硝酸盐为阴极电子受体,接纳来自于阳极氧化污泥的电子,从而加快污泥在阳极的分解。结果表明,与对照MEC(未加硝酸盐)相比,NO3-阴极-MEC的阳极氧化效率提高了55.9%,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提高了21.9%。由于硝酸盐还原对阴极CO2还原产甲烷的电子竞争,硝酸盐加入最初十天内NO3-阴极-MEC甲烷产量反而低于对照MEC,但之后NO3-阴极-MEC甲烷产量超过对照反应器,24天累积产甲烷量增加了8.9%。这是因为硝酸盐阴极还原驱动的阳极氧化具有更强污泥分解能力,可为体相产甲烷提供更多的小分子有机物用于产甲烷。同时,碳棒电极作为导体材料,可能加速电活性微生物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促进产甲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硝酸盐强化MEC的阳极氧化加快了污泥絮体和细胞壁的分解。电流计算进一步说明,阴极硝酸盐还原驱动的阳极氧化是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机理。
其他文献
海洋中的痕量金属元素及其同位素在研究物质示踪、水团运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故准确测定海水等复杂基体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成为研究它们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的前提。本研究利用流动注射(FI)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开展了海水中痕量银(Ag)、铼(Re)和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同时利
学位
氮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生源要素。在全球大部分海区,氮是初级生产力和碳输出的主要控制因子,透过生物泵调节大气CO2浓度变化。氨氧化过程在氮循环中居于中心环节,是在氨氧化微生物作用下将铵氮转化成亚硝氮,后者是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的底物,因此,氨氧化过程调节氮的源汇过程。此外,氨氧化过程会释放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因此在全球气候变迁背景下研究氨氧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对气候模型预测未来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15N
学位
燃煤电厂等工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如镉(Cd)的污染问题。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因而保证水稻的安全生产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本研究针对广东省粤北地区某火电厂主风向主要影响区域稻田,开展了土壤-水稻体系重金属污染调查-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价;探讨了控制Cd有效态的关键土壤理化性质;田间试验筛选了低Cd水稻品种;在此基础上
学位
光合作用、蒸散量、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与地表净辐射是非常紧密相关的,地表净辐射在地气系统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整个人类生态环境中精确的地表净辐射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表净辐射的数据虽然可以通过观测站点来获取通量值,但由于站点的分布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维护的费用价格也昂贵,因此它不能满足气候研究和气象预报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所以对于地表净辐射反演模型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地表能量平衡和
学位
农田土壤镉毒对植物动物的影响引起全球学者注意。通过四个相关且独立的实验,探讨不同程度镉毒的土壤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条件下香稻品种对镉毒的响应。  采用五个香稻品种(V1:美香占2号,V2:象牙香占,V3:桂香占,V4:巴斯马蒂,V5:农香18),设置四个镉浓度梯度,分别为0、50 mg/kg-1、100 mg/kg-1、150 mg/kg-1,通过盆栽实验检测镉对香稻幼苗生长期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在不
学位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人类和动物的各种疾病,然而因为过度使用,大量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污水系统。由于抗生素可生化性较差,传统水处理技术很难将其去除,进而进入各类水体,增加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一种,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废水治理研究。PDP产生过程中伴随着物理效应(光、超声等)和化学效应(·OH
学位
放电等离子体产生的高能电子、激发态分子、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可与水中有机污染物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与常规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相比,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在实践中该技术需要较高的能耗成本,如何降低能耗已成为该项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问题。在放电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引入催化剂可提高强氧化性的·OH产量,进而提升污染物处理效果和能量效率。金属氧化物
学位
锑(Sb)污染是我国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环境问题。锑污染随着含锑(Sb)化合物在社会生活大量应用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Sb进入环境后对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体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也对生态系统安全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Sb(Ⅲ)是Sb不同价态中毒性较高的一种,对具有极高的生物毒性。研究微生物对Sb(Ⅲ)的抗性机制对于阐明Sb(Ⅲ)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断补充微生物
学位
芳香性有机污染物大多具有难降解、易致癌等特性,多存在于工业废水中。这类废水成分相对复杂、有机物含量高。针对此类废水中可能存在的大量微溶和可溶性小分子苯系物的难处理问题,本论文采用表面活性剂增效分离方法予以解决,为去除废水中的小分子苯系物提供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采用吸附胶束絮凝(Adsorptive Micellar Flocculation,AMF)和吸附增溶技术去除水中的芳香性有机污染物。这两种方
学位
乳化油作为一种新型缓释碳源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堵塞现象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虽然粒径优化后的纳米乳化油(NEVO)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理截留堵塞,但仍有吸持残留的存在,对传质和修复效率仍有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NEVO在多孔介质中的吸持残余机理,对于寻求原位修复过程中含水层堵塞的缓解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NEVO残留问题,利用批实验、柱实验、特性表征以及三维重构等手段,深入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