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之梯》是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泰勒的经典之作,一经出版便被美国《时代》周刊和《纽约时报》分别评为1995年度十部最佳图书之一和“优秀读物”。该书围绕一位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的中年妇女迪莉娅展开,描述了她从迷失自我到悄然离家后不懈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紫色》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和音乐剧,为沃克赢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叙写了受到多名男性家人压迫和蹂躏的黑人妇女西丽走出自卑,寻求自我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过程。两本小说的女主人公虽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面临身份缺失和备受折磨的困境并踏上相似的身份追寻之路——从离家出走到以全新面貌回归家庭,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达成和解。作为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后的优秀作品,这两部小说分别吸引了不少学者的眼光,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它们进行解读。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比较这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自我身份追寻过程的相似点。本文以“身份追寻”主题统领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述安妮·泰勒和艾丽丝·沃克以及她们的作品《岁月之梯》和《紫色》,介绍“身份”的定义,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布局。第二至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是追寻“身份”的初始阶段,描述两位女主人公离家出走前身份缺失的生活状态,和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选择——告别困顿,踏上自我转变之旅。第三章是“身份”的形成阶段,探讨女主人公出逃后面临的严酷考验,以及为追寻身份克服困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第四章是“身份”的实现,主要分析两位女主人公回归家庭后的全新面貌。最后一章概括了两位女主人公迪莉亚和茜丽身份追寻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揭露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共同困境、探索和追求,为现代女性如何处理自我和家庭、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并呼吁社会深入而持久地关注女性的生存处境;同时也简要地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岁月之梯》和《紫色》两部作品的进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