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乡土文学发端于“五四”时期,经过百年的发展,空前繁荣。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文坛发生了巨大变化,乡土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诸多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但发展是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所以乡土文学的基本元素依然没变,“地方色彩”和“异域情调”仍然主导着乡土文学的发展方向。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就是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典范,作品不仅继承了现代乡土文学的传统,而且彰显了自身的特色,使之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个中翘楚。第一章紧扣神农架系列小说的文本,结合乡土小说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详尽剖析神农架系列作品的“三画四彩”的外形内质。风景画、风情画、风俗画是神农架系列的外在形相,不仅彰显出其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也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读者可以在生动可感的画面中,感受、体味小说丰富的精神内涵。自然色彩、神性色彩、流寓色彩和悲情色彩是神农架系列的内在灵魂,是贯穿小说始终的基调。“四彩”升华了“三画”的精神品格,也是作家表达人道主义等情怀的渠道。“三画四彩”是神农架系列作品异于传统、区别于同时代乡土文学的标签,也是其立于新世纪文坛重要位置的依据,更是它最具有文学史意义的要素之一。第二章以较为客观的态度,详细地论述神农架系列作品中呈现的苦难。其苦难主要包括物质的苦难、转型期二元发展格局造成的生存苦难等,重点分析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苦难。第三章分析神农架系列中的人性悲剧,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神农架系列中充满血腥的杀戮,生命的凋残。面对悲剧,作者没有直白自己的感情,而以冷静的笔调叙述人性中的原恶在苦难逼迫下如何诱发、释放、爆发,最终酿成血案的过程。神农架系列作品就像一幕幕情景剧,结局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这就是血案等悲剧背后的玄机,也是陈应松对人性的独特解读。面对一幕幕悲剧,作者并没有彻底绝望,他站在民间的人道主义立场,不仅对底层人民给以殷切的人文关怀,更表达了对人类诗意栖息于大地的不懈追求,从而达到精神的升华和灵魂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