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工作利用基于家系的连锁分析方法定位了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致病位点,第二部分工作利用传递不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中国汉族群体中 G72/G30 基因内的遗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 先天性耳前瘘管(MIM 128700)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患病率接近 1%,一般认为是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六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我们首次利用一个包括 7 名患者和 13 名正常成员的家系将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致病位点定位于染色体的 8q11.1-q13.3 区域。在D8S285 和 D8S1113 两个微卫星标记处取得最大两点间 LOD 值 2.40(重组率θ为0)。同一区域的另外三个微卫星标记 D8S1110, D8S260 和 D8S1136 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区域与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连锁。最后家系中的单倍型构建将连锁区域确定于微卫星标记 D8S532 和 D8S279 之间大约 26.7cM 的范围之内。 有研究发现 G72/G30 基因和精神分裂症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单个遗传多态性位点以及单倍型的分析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对 G72 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也证明它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在中国汉族群体中利用传递不平衡分析方法验证了 G72/G30 基因和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单个 SNP 位点以及单倍型的传递不平衡分析都支持阳性结果,最小 P 值分别为 0.0018 和 0.00007。因此,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在中国汉族群体中 G72/G30 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