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前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财务决策,与股东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由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同,从而在股利政策上存在着不同的偏好,并存在利益冲突。而非流通股又高度集中,在决定上市公司的收益分配时,控股股东可以比中小股东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在股利政策上,控股股东必然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并以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结果导致中小股东利益遭到侵害。   本文在吸收和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股改前我国股权结构的特点,并对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实现方式和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现实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代理成本假说和利益侵占假说。然后,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三方面分析了股改前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的影响。股改前实证结果显示现金股利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支持利益侵占假说。   2005春,我国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原则下展开了股权分置改革;到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已经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实施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产生很大变化,这必然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但是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一股独大”仍然存在,控股股东现金股利偏好强,大股东仍存在侵占中小股东的行为,股改并没有引导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体现中小股东利益。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只是在股权流通性方面进行了变革,但是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论,为了规范全流通下的股利政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将股改进行到底,发展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增强中小股股东表决的代表性,设立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专门机构,加强对大股东行为的约束与监督。  
其他文献
不仅能在线举行招聘会、签订合同、申报培训补贴,还能进行直播招聘、视频面试、虚拟招聘会等.不久前,重庆上线智能就业求职招聘和培训平台,以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开发出智能匹
期刊
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企业对钢材批发业务进行改革实施客户经理制和某大型民营企业实施客户经理制为例,对客户经理运行环境、企业自身属性、客户经理制度设计及客户经理制的实施结
在信用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显然非常重要。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向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看齐,在信用风险管
大别山区话传承,“出彩路上”红旗飘.rn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展示一年来工作进展成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特别策划推出“出彩路上”大型融
期刊
随着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这一观点越来越受到管理学者、企业家和管理实践者的普遍认同。与此相适应,企业纷纷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期待通过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但实践证明,很多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未能够实现这一预期。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如何解决这一
在我国国企改革的背景下,许多自然人悄然进驻上市公司成为一系列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导演了一出又一出中国上市公司“国退民进”之中的公司覆灭记,也从而引发一场颇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