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是相对于男人而言的,男女的不同本应只是在生理结构方面,男女角色和分工不同都应源自生理差异。但由于社会对男人和女人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因而造成男女社会角色上的差异。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等社会事实的长期存在,使本应无等级差别的男女生理结构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形成高低、好坏之分,导致担负着人类繁衍生殖任务的女性在承受肉体痛苦的同时,还在人格和心理上蒙受耻辱和承受压力。社会性别理论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社会对女人和男人不同角色的塑造现象及文化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其不平等进行批判,改变只关注男性或只强调女性的性别理论,以两性平等、和谐、互惠发展为目标。我国自古就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性别文化,人们的性别意识牢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大量的社会问题出现,社会性别问题尤为明显,如女性的贫困化程度加剧、男女自然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人们逐渐认识到,改革中性别问题的日益凸显已经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发展来解决,决策者开始正视并深入研究当今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再产生机制,并意识到公共政策对于解决社会性别问题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分析框架为研究对象,研究思路是通过对西方社会性别分析框架进行梳理,采用将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交叉研究的方法,把社会性别分析纳入已经深入人心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框架,目的是在公共政策领域将社会性别分析推向普适性,为中国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提供公共政策发展途径。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总领全文,提出选题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社会性别是什么,使读者熟悉社会性别的内涵、产生机制和历史发展;第三部分通过描述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双向关系,解释为什么要将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交叉研究;第四部分进入分析框架范畴,通过梳理经典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吸取长处,并提出建立新框架的目的和方法;第五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介绍新框架的内容,分成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加入社会性别分析;第六部分总结全文,统述整个框架并介绍其局限性,期待后续研究的展开。在中国,无论男人女人,我们已经分享了近代以来所有的社会苦难,我们有责任共同重建自己的家园,除了社会、家庭更包括两性关系。社会性别平等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发展的一个目标。它可以增强国家发展实力,减少贫困,提高管理效益。因此,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可以使包括男女两性在内的全人类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共享发展成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