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冠脉小血管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特殊病变,通常指血管造影下管径≤3.0mm的小血管,临床上约30%以上的经皮冠脉介入在冠脉小血管中进行,冠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常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血管条件差,患者整体预后不佳。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初期治疗手段简单,使用单纯球囊扩张术无法在小血管病变治疗中达到满意的疗效。随后研发金属支架的置入会引起小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但通过支架材料及做工的不断升级,支架内再狭窄事件明显下降。药物涂层球囊通过球囊输送抗增殖药物而无金属物残留,可吸收支架在术后几年内被降解吸收,这两种无永久置入物的治疗方式是最近临床比较新型、热门的介入方式,并且在原位大血管病变的疗效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相比于置入永久性支架,无置入物的治疗方式能否看作是小血管病变更优选择仍存在争议,并且药物洗脱支架更新迭代快,种类众多,目前没有临床指南明确冠脉小血管介入方式的最优决策。研究目的:冠脉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手段丰富,从球囊扩张,到各种药物洗脱支架和可吸收支架,以及药物涂层球囊均被用作于小血管的治疗,但目前临床诊疗指南对小血管血运重建的治疗方式没有推荐优先级,也缺乏大规模多臂随机对照研究直接比较各种不同介入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网状Meta分析通过纳入不同临床常见介入方式治疗小血管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直接和间接证据探讨小血管病变治疗方式的最优决策,为临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已发表在国外各大医学文献数据库,如: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同时对在研数据进行补充检索,包括WHO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然后根据制定的文献纳排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逐层筛选,并提取文献有用数据。对文献的质量评价采取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总计8306名对象参与研究。纳入球囊扩张、裸金属支架、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第一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第二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第三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球囊、生物可吸收支架共8种介入方法,使用靶病变血运重建事件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并绘制干预措施的排序概率图,使用SUCRA曲线下面积对结果进行排序,得出最佳治疗决策顺序依次为:第二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第三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第一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球囊>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裸金属支架>球囊扩张。使用二次再狭窄事件(定义为管腔再狭窄程度≥50%)作为反应疗效的次要指标,得出最佳治疗决策顺序依次为:第二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第一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球囊>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裸金属支架>球囊扩张。使用心肌梗死作为反应安全性的次要指标,得出最佳治疗决策顺序依次为:第二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第三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球囊>第一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裸金属支架>球囊扩张。综合以上结果,第二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可能是目前小血管病变进行血运重建的最佳决策。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第二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可能是目前对小血管病变进行血运重建的最佳决策。其中裸金属支架和球囊扩张术在所有研究结果中排名最差,不推荐两者作为小血管患者的有效决策。药物方面,使用莫司类药物在小血管病变中疗效优于紫杉醇药物。新型介入器械中,第三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在小血管病变中展现了非劣性,有望成为治疗小血管病变新的决策。目前生物可吸收支架适应症较局限,不适用于冠脉小血管病变。目前有关小血管病变的研究中,置入第二代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决策等级优先于紫杉醇药物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