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形式,自电影诞生不久便已产生,中外电影史上很多经典影片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然而,再成功的改编影片也不能使电影改编这类艺术创作摆脱其尴尬的境遇:每当一部改编影片面世时,观众总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与原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而结果也比较相似——改编影片不如原作,甚至是对原文学作品的破坏和亵渎。这透露出“改编”一词长期以来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显然,这种精英主义式的批评话语遮蔽了电影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独特价值和美学品格,脱离了当下的电影改编的创作实践,显示出了滞后性和片面性。除此之外,传统的电影改编研究多是对电影改编实践的归纳和总结,使电影改编研究仅仅停留在表层很难深入下去,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如何突破电影改编研究的现状,更加理性、公允地审视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需要我们引入互文性理论。将互文性引入电影改编,既是电影改编研究打破研究现状寻求理论支撑的需要,又是互文性广阔的理论场域辐射之地。在互文性的语境当中,文学作品的那种本源性、创造性、权威性的观念似乎变得不合时宜,改编影片获得了与文学作品同等的话语权,其独立地位和独特价值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用互文性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电影改编活动,而且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微观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电影改编实践。在互文性理论视域的关照下,与电影改编最为贴近的文本、主体,连同电影改编置身于其间的文化、社会、历史语境都得到了互文性阐释。本文旨在用互文性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探究电影改编活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意义和价值。除去绪论部分,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互文性理论的发展流变、理论价值和电影改编的研究现状,从互文性的理论特质和电影改编研究现状两个层面切入,从而探究出用互文性理论研究电影改编的必要性和创造性价值。第二部分文章根据互文性理论不同的发展路径,通过对具体的电影改编活动的分析,探究出在电影改编观念和改编手法中所体现出来的互文性要素。第三部分是主要探究互文性理论对电影改编活动产生的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得出互文性指导下的电影改编可以拓展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形态,并对电影改编者、批评者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进而思考互文性理论对一般改编活动产生的积极意义。最后,在文章的结语部分,通过对互文性理论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思考,反思互文性理论在指导电影改编活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呼吁电影改编者在电影改编过程中避免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膨胀,进而规范自己的改编行为,以期实现电影和文学作品的良性健康发展,从而创作出更多积极、健康的,有丰富思想和文化品质的影片,以正确引导、提升广大受众的接受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