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拥有了更多的课程管理权。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高等学校、社会力量资源丰富,基础教育发展良好,但同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等问题。北京自2014年9月开始,通过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并支持中小学特色发展工作(此工作简称为“高参小”),以期推动中小学体育、美育工作的和谐有序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校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均衡教育资源,强化高校与中小学的协作共建。北京体育大学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与海淀区、昌平区5所小学进行合作,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参与“高参小”项目合作小学趣味田径、快乐体操两门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梳理,分析两门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对未来“高参小”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丰富,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目标明确,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但应在此基础上细化完善课程目标。(2)体育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多数为在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较高,但是小学常规体育课教学经验不足,此外,任课教师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沟通不及时且次数较少,与小学体育教师交流合作机会较多。(3)在加强校本课程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应重视小学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将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力量。(4)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仍有小学没将校本课程配备的器材落实到位。(5)学生对校本课程、教师和自我表现的满意度较高,对课程兴趣较为浓厚,喜欢跑类、跳类、蹦床、平衡木等运动项目。(6)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场地器材资源不足和教学时数不足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仍是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