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通过淋巴、血运发生微转移,虽可通过手术、放化疗予以治疗,但仍有较高复发率。随着对肿瘤基因水平的深入研究,发现侵袭和转移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目前基因水平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热点。为此本文研究了VEGF、MMP-7在直肠癌基因水平的表达,以探讨直肠癌微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机制及二者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初步探讨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与临床分期及侵袭、转移的关系,对直肠癌生物学特性进行前瞻性判别,预计分期,为判断其恶性度、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减少直肠癌复发和转移的机会。    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的30例直肠癌肿瘤组织,以距肿瘤10cm以上的正常粘膜作为对照,每例组织同时扩增β-actin作为内对照,以直肠癌Dukes分期为依据,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扩增产物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得出电泳泳带图像,在加拿大PIP图像采集卡上进行图像分析,得出各产物的面积和灰度值,将各测得的产物参数进行线性处理后,将VEGF、MMP-7分别与β-actin的比值作为直肠癌中VEGF、MMP-7表达水平的参数[参数值=log目的带(面积×灰度)/log内参带(面积                          中文摘要X灰度门,从而服从上态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及数地统i!。    结果:    l.30例直肠癌 组织l卜有26例(87%)扩增川 VEGFCDNA巨 VEGF农达I*l。t,15例(50%)正常粘膜Ill VEGF衣达。在1*侈肿沏纵织和上常粘且 部呈;S11性农达的以犬。!’多9 匡织的VEGF衣达水个明 祉高丁十 常粘膜组织(P<O.OS);3O例_I祁面癌 组织。IJ钉29例(96.7*)扩增115 MMP一7CDNA即MMP-7衣达DJ1性,在上常粘腆。I。仅h1例(3.3%)og*;衣达,两者女极显著性芹异u④.05入 说Ig在lw剔以小vEGF和MMP-7基b高农达,MMP-7衣达丁竹门侧细胞灯#性,nl作为检测直肠癌的牛物学指标。    2@)帘乡织中 VEGF和 MMP一7】ill性衣达与临 床l’u刎辆Dukes分则 密切相大。除DukesA 29]与DukesB川衣达水个无M著。件差异u川.05)外,其余各则之间均七二山著件义异(P<0.05)。随着分期逐渐进展,癌组织111  VEGF不   MMP-7川性农达水平逐渐升高,二者川性衣达水平与怂者的们Z别、年龄、肿一 人刁、肿9 组织分化程度等b素无大叩 >0.05)。说明VEGF和 MMP-7表达水个与A 肠癌 发牛、侵货和转格密切相关。    3.VEGF26例在肿瘤乡织卜1性表达恣者中都有MMP-7衣达川性,删卜7阴性农达思者小没有陀nIq卜叮衣达,Vm卜和 MMP-7同u”农达ISIJ 性率达87%。表明l术几有·定的川互关系,可共同作川促进)M密微血管形成和发十侵豢、转移。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卜结论:1.VEG卜和MMPf基tkI5lJ性农达与l’11肠癌临床分WJ密切相大,与Iu勿                                              2                          中文摘要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阳性衣达与怂者的件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等因素尤关;2.VEGI‘和 MMP-7基冈 厂八 同们)IJ促进肿)嘈微血管形成 和发’【:侵袭、转移,说明VEGF和MMPf叮作为0肠癌W犬诊断、D;&床分彬I、治疗和预后的竹川的生物学指标。